朱贤杰——贝多芬不是节拍机(就op.106速度问题与杨燕迪商榷).docVIP

朱贤杰——贝多芬不是节拍机(就op.106速度问题与杨燕迪商榷).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贝多芬不是节拍机”就作品106速度问题与杨燕迪商榷杨燕迪先生发表在钢琴艺术2005年5月号上的文章琴声中的朝圣之旅:记陈宏宽钢琴独奏会,其中关于陈宏宽演奏的描述可谓激情澎湃,使得即便无缘聆听音乐会的人,在阅读文章时也不免会受到感染。在关于钢琴演奏的音乐评论中,这样的文章是不多见的。但是,杨燕迪文章以下简称杨文里关于贝多芬奏鸣曲作品106号的速度问题,特别是涉及第一乐章的节拍速度标记的论述,笔者有些不同的看法,愿意在此提出来商讨。希望音乐同行即使不同专业之间这一类学术方面的讨论,能够有利於音乐教学与演奏实践。关于作品106号的第一乐章,杨文说:贝多芬作品106的开端速度一直是所有钢琴家感到头痛的著名难题作曲家本人的节拍速度标记明白无误是2/2=138每分钟138个二分音符。那是难以置信的极快速率。可惜,这在琴键沉重的现代钢琴上几乎是一个无法完成的要求。并且说,除了伟大的德国钢琴家施纳贝尔的录音真正做到了贝多芬的速度要求之外,似乎还没有哪一位钢琴家敢於冒这个险。一般的处理是减慢速度往往是2/2=120左右,甚至更慢以使音乐听上去更自然,同时也可减轻技术负担。但是,众所周知,在音乐表演诠释中,速度决定性格。违反贝多芬的速度要求,必然歪曲这个乐章的音乐性质。正是这一看似不容置辩的论断,引起了笔者进一步商讨的兴趣。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厘清:第一,作曲家本人的节拍速度标记究竟是明白无误的,还是一个可能的错误?第二,为什么除了施纳贝尔,其实他在录音中的速度也没有真正达到138,最快地方是132,其它部分基本速度在120至126之间其他绝大多数钢琴家在录音里都不去遵照,或者甚至违反了贝多芬的速度要求?第三,他们是为了减轻技术负担不敢冒险,是不懂得速度决定性格,放慢速度会必然歪曲这个乐章的音乐性质呢,还是对依照这个速度标记所产生的音乐效果另有看法?甚至在贝多芬仍然在世的时候起,关于他的作品演奏的正确速度问题就已经困扰着音乐家。这是演奏他的音乐时最难以确定的挑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历来有着激烈的争辩与各执一词的观点,也有过各种推测与分门别类的研究。有人以为,因为贝多芬与他的两位最接近的学生与朋友,车尔尼和莫舍莱斯利用了梅策尔Maelzel)发明的节拍机,已经解决了速度问题。那么,不幸的是,那些用节拍机表明的速度记号,对於许多钢琴家来说,提出的问题恐怕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得多。有些人认为贝多芬的记号有问题,有些人怀疑那些标记究竟是否是作曲家的最终意见,当然也有人坚持认为必须按照乐谱上的节拍机记号演奏。钢琴家们以何种速度演奏作品106而贝多芬的这部降B大调奏鸣曲作品106号的速度标记问题,恰恰就是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在瓦尔勒根据手稿,副本和初版本编辑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中,这是32首奏鸣曲中唯一标有节拍机速度的一首。其时节拍机才问世不久。因出版商的要求,贝多芬加了节拍机速度标记。四个乐章的节拍机记号都太快,但这里谈的是第一乐章。它的速度记号为2/2拍=138。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依照这个速度弹奏一下,马上就会发现,这个速度即便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话,那么整个音乐的进行则会变得紊乱匆忙,这种速度布伦德尔称之为一团糟,他认为在任何钢琴上,对任何人都是行不通的。注1笔者特地选听了具有代表性的十位著名钢琴家的演奏录音,其中德奥的几位钢琴家是被公认为贝多芬作品演奏专家的肯普夫与布伦德尔及古尔达,南美的阿劳则基本属于这个流派。在第一乐章,肯普夫的速度为2/2拍88至961954年德国唱片公司,阿劳在96至100之间1964年菲利普,布伦德尔有两次录音,菲利普的那次92至108,VOX的88至104,古尔达116至1201991年奥菲欧,美国的是鲁道夫.塞尔金,96至108哥伦比亚,与奥格登相同,俄国的三位大师,毫无疑问地拥有最高超的钢琴技巧,但奇怪的是他们在作品106中也没有“敢於冒这个险”:李赫特的速度是104至116,慢的部分速度与吉列尔斯相近。而阿什肯纳齐的速度只有96至100录音年份不详,伦敦,如果回忆一下他首次录制的肖邦全部练习曲时所取的令人惊讶的快速度,应该是个有趣的对照。意大利的波利尼则是112至120德国1977。十个录音的中间速度为M.M.2/2=104。应该说明的是,以上的录音都有不同程度的速度起伏,基本上都是在第五小节时与其它歌唱性部分就放慢速度。所有的演奏听来都很自然。当然他们全都在一定程度上放慢速度因而违背了138的节拍机记号。笔者水平有限,实在听不出上述的钢琴家他们应该是与施纳贝尔同样伟大的在88至120的速度范围里,在何种程度上有歪曲音乐性质的地方。相反,觉得他们不但没有违背作品的音乐内涵,反而在不同速度里以各自不同的风格,具有说服力地揭示并丰富了该作品的表现力。可惜的是杨文并没有具体说明,那些没有按照节拍机速度演奏的钢琴家,究竟如何歪曲了作品

文档评论(0)

mtyi2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