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习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叙文阅读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复习教案 教学目的:1.复习巩固记叙文的有关文体知识。 2.归纳总结中考记叙文阅读的考点,让学生明确答题技巧及规律。 3.养成及时巩固,温故知新的习惯。 教学重点:归纳记叙文阅读的考点,巩固记叙文阅读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难点:答题技巧的理解归纳及答题的规范性的应用。 教学准备:《语文中考指南》、《语文中考说明》、语文书 课时准备: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二 、学生做样题,明确考点 1 、 师读《中考说明》上对记叙文的考查内容。 2 、 生做《中考指南》样题中记叙文的题目,抓关键词,明确考查的具体内容。 3 、 师归纳中考记叙文的考点。 三 复习归纳 (一)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 2、 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 3、 找出记叙的六要素,明确记叙的人称,理清记叙的顺序。 4、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与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5、 根据要求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 6、 辨析文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7、 分析作品的表达技巧,体会、赏析文章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8、 结合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情感体验,对文章某一方面的内容作出评价。 (二) 记叙的线索 1、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具体事物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是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 2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要找出文章的线索,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呢? = 1 \* GB3 ①、文章的标题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三)、 记叙的六要素 1、 六要素 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 时间、地点 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 人物 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 事件的起因 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经过 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 事件的结果 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 2 练习:以七上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请大家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四)、 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 通常以“我、我们”的身份或语气叙述事件,使文章内容更真实确凿。如《故乡》 第二人称 通常以“你、你们”的称谓来叙述事件,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亲切感人。如《傅雷家书两则》 第三人称 通常以“他、他们”的称谓或直接出现人物姓名来叙述有关第三者的事件。如《孤独之旅》 请大家再举出几篇相应的课文。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直接姓名),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五)、记叙的顺序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书中采用顺叙的课文很多,请大家举出几例。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如朱自清的《背影》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如《羚羊木雕》一文17—23自然段插叙了我和万芳的友谊。 第二课时 一 由同学谈上节收获导入。 二 教师引导归纳。 (六)、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1、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文档评论(0)

mhk8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