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食品与发酵与酿造工艺学重点
食品发酵工艺学 第一章 绪论 一、食品发酵与酿造的历史 1.列文虎克 Leeuwenhoek Antoni Van ( 1632-1723 ): 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 并在人 列文虎克 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显微镜发现了单细胞生命体-----微生物。 2.?巴斯德 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巴斯德的主要贡献 巴斯德的主要贡献:发明了巴斯德灭菌法。1861 年, 巴斯德的主要贡献 巴斯德实验,结束了绵延 100 多年的争论,把自然发生论赶出了科学界。1865 年,巴斯德 受农业部长的重托, 解决了法国南部蚕业上遇到的疾病使蚕大量死亡的难题。 发明了狂犬病 疫苗,他还指出这种病原物是某种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的“过滤性的超微生物” 。 3.科赫 科赫(Koch, Robert 1843~1910)科赫的主要贡献:1881 年后,创用了固体培养基划线分 科赫 离纯种法。建立了单种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技术。1882 年 3 月 24 日科赫在德国柏林生理 学会上宣布了结核菌是结核病的病原菌。单种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是食品发 单种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技术的建立, 单种微生物分离和纯培养技术的建立 酵与酿造技术的第一个转折点 第一个转折点。 酵与酿造技术的第一个转折点。 4.?20 世纪 40 年代,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二个转折点。 年代,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二个转折点。 5.?人工诱变育种技术和代谢调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 人工诱变育种技术和代谢调控发酵工程技术成为发酵与酿造技术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 6.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起来的 DNA 重组技术,又大大推动了发酵与酿造技术的发展。 重组技术,又大大推动了发酵与酿造技术的发展。?.?二、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特点以及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 (一)食品发酵与酿造的特点 发酵: 泛指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的过程。 通常所说的发酵指生物或离体的酶, 发酵: 不彻底地分解代谢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酿造: 酿造: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一些特定产品进行发酵生产的一种称谓,通常把成分复杂、风味要 求较高,诸如黄酒、白酒、啤酒、葡萄酒等酒类以及酱油、酱、食醋、腐乳、豆豉、酱腌菜 等食佐餐调味品的生产称谓酿造。 酿造与发酵的区别: 酿造与发酵的区别:利用生物体或生物体长生的酶进行的化学反应。与化学工业相比,发酵 与酿造工业的特点:安全、简单;原料广泛;反应专一;代谢多样;易受污染;菌种选育 发酵技术的两个核心:生物催化剂、生物反应系统 发酵技术的两个核心:生物催化剂 生物反应系统 菌种选育、 第二章 菌种选育、保藏与复壮 菌种选育的方法有 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 的方法有: 菌种选育的方法有: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 一、微生物菌种选育的理论基础 微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的特点:a、微生物由于繁殖速度快、生活周期短;b、微生物由于 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大多以单细胞或极少分化的多细胞存在;c、微生物大多以无性生 殖为主,且营养体多数为单倍体。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人为地将对象生物置于诱变因子中,使该生物体发生突变,从这些突变体中筛选 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株的过程。 (一)突变: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变动着得的环境中,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以及染色体 组受到环境的作用而改变, 这种改变或多或少是永久性的, 从生物表型上说是突然发生可遗 传的变换,这种变化就称为突变。自发突变:在自然状况下发生的突变,也称自然突变。诱 发突变:人为地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诱发的突变。 (二)诱变的基本原理 1.诱变剂 诱变剂:用来处理微生物并能提高生物体突变频率的这些物理或化学因素成为诱变因素, 诱变剂 又称诱变剂。诱变剂有物理诱变因子(紫外线、X射线) 、化学诱变因子(亚硝基胍、亚硝 酸、亚硝基甲基胍)生物诱变因子(噬菌体) 2.?诱变剂作用机理 物理诱变因子诱变机理:快中子、γ射线、β射线产生电离辐射,而紫外线是不形成离子的 非电离辐射。 以紫外线为例, 紫外线照射后引起的DNA结构改变, DNA强烈吸收紫外线, 特别是碱基对,而嘧啶比嘌呤对紫外线更为敏感。紫外线引起DNA结构变化,是胞嘧啶和 尿嘧啶的水合作用以及二聚体形成。 菌种保藏的目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使菌种不死、不乱,以供研究、生产、交换使用。基本 原则:挑选优良纯种、典型菌种;尽量使用分生孢子,芽孢等休眠体;创造有利于休眠 分子的保藏环境;尽可能多的采用不同的手段保藏一些比较重要的微生物菌株。 菌种保藏的方法有: (一) 低温保藏法: 冰箱保藏法 (斜面) 低温4, : 适用于各大类, 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年整理】隐藏与在生活中的英语字母王芝莲.ppt
- 【2017年整理】青少与版新概念2AUnit8.ppt
- 【2017年整理】雪乐与薇画册与世界共舞,倡导新模式.ppt
- 【2017年整理】青岛与市黄岛区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doc
- 【2017年整理】青少与版新概念英语入门级starterB_unit_7.ppt
- 【2017年整理】青岛与市南区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doc
- 【2017年整理】青岛与二中高考二轮语文总复习(文言虚词1).ppt
- 【2017年整理】青少与版新概念_入门级B_U14.ppt
- 【2017年整理】青岛与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_答案.doc
- 【2017年整理】青海与大学级硕士研究生2011学年一学期课程表doc.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