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后一课公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学会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析环境描写,并掌握其作用。
4、体会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小说主人公的确定。
2、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历程及心理描写的作用。
3、重点语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
1、上课时小弗朗士的心理细节刻画。
课时设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都德先生的一篇小说,《最后一课》,说到小说,同学们有没有人能对小说下个定义啊?? ? 明确概念: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小说三要素(提问):? 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背景:???? 普法战争: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但战争爆发不到两个月,法军就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三、文章初步阅读
学生带着问题对文章进行快速阅读,同时思考三个个问题。
文章主要出现了哪些人物?
2、谁是小说中的主人公?
3、根据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
明确:1、文章主要出现了哪些人物?(小弗朗士,韩麦尔先生,郝叟老头、铁匠华西特)
2、谁是小说中的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学生回答:1:主人公是小弗朗士,因为这篇文章中,他的描写笔墨是最多的。
2:主人公是韩麦尔先生,因为在文章的导读中,作者一直在描述他的爱国热情。
判断方法:主人公是最能反映文章主题的人物,不一定是文章中笔墨最多的人物。
《最后一课》的主题是什么啊?提问:(爱国主义);最能反映、凸显爱国主义这一主题的是韩麦尔先生,所以本文的主人公应该是韩麦尔先生。
提问:韩麦尔先生是小说的主人公,可是作者为什么花费了那么多的笔墨描写小弗朗士呢?(小弗朗士在文章中的作用)。
总结:小弗朗士只是小说中的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他来连缀全文。全篇以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它贯穿了全文的故事情节,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根据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序幕(1—6):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上学路上
开端(7—10):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发展(11—23):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高潮和结局(24—28):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时的情景。
四:文章详细解读
学生齐读,注意描写小弗朗士心理的句子。 (1)分析第一阶段(1-6段)——上学路上(幼稚,贪玩,怕提问)? 提问:“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①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评。
②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
“况且”,是连词,进一步说明情况。这两个原因,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学。
体现了小弗朗士的心理:怕提问,贪玩,幼稚
提问:小弗朗士认为于普鲁士兵的操练比学习有趣,体现了他什么形象?
明确:进一步刻画小弗朗士天真、幼稚、无知、、贪玩、是非不清的形象。?
??
提问:“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在本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设置悬念,为下文“最后一课”做了铺垫。??小结:这一段写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告诉我们小弗郎士有幼稚、贪玩的一面,他没有学好功课,但还能重视纪律,管住自己,急忙赶到学校。
分析第二阶段(7-10段)——上课前(疑惑,诧异)
提问:跑到学校后,小弗郎士发现有哪些情况不同往常?
平时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
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
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偏安安静静地,整个
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
肃气氛。
学生
上课前,开课桌啦,
关课桌啦,捂着耳
朵大声背书啦……
上课前,学生们已经都在
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师
老师拿着大铁戒尺
在桌子上紧敲,“静
一点,静一点“……
平时,我迟到,会
遭到韩麦尔先生的责骂。
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今天迟到,韩麦尔先生却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老师穿着(和平时不一样)
其他
没有镇上的人
有镇上的人
小结:这些异乎寻常的表现, 烘托出“最后一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