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设计小结二.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DO设计小结二

LDO 设计小结 本次设计小结的时间节点为2011 年3 月底,在上学期对LDO 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 解,并进行了诸多尝试之后,很想把各种结构和指标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总结,该文档 就是基于这个目的。首先给出 LDO 的设计指标:输出电流最大值 350mA ,电流限制 500mA,电源电压范围:2.5V~5.5V ,输出电压可调范围:1.5V~5V,功耗90uA 以内。 后文的组织如下:首先对各个结构的特点,设计要求,仿真结果进行总结,然后就其中 一些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 1.telescopic 即所谓的共源共栅放大器结构,只有一级,如下图所示: Vin G M p Cc Vout Vref R1 R2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由于Vref 为1.2V,所以输入对管只能用N 管,而不能用P 管, 因为功率管 Mp 的栅极G 节点在轻负载时需要被上拉,如果输入对管采用 P 管,则 G 节点需要被下拉(因为Vref 较低),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尤其是高电源电压时,这种 效果非常明显,会使整个运放无法工作。若要采用P 管输入,则必须使用两级结构,使 G 节点与输入级的直流电平隔离。 有关telescopic 结构的偏臵电路在后面会介绍,这里不赘述。 经过尝试后,该结构是无法满足设计指标的,由于G 节点的阻抗很高,轻负载时, 输出极点和G 节点处产生的极点都很近,需要非常大的Cc 才能将两者进行分离,而且 即便这样也无法在整个负载范围内保证足够的相位裕度。 个人感觉主要是增益太高了导致PM 很难做好。 另外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加buffer 级的原因,由于 G 点到gnd 有三个 vdsat (大约 600mV ),到Vin 有一个vgs (350mA 下仿真结果至少 1.1V ),当输入电压Vin 为2.5V 时,剩下的电压裕度(2.5-0.6-1.1=0.8 )已经不够维持一个buffer 的vgs 。 2.folded cascode 即折叠式共源共栅结构,也只有一级,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current buffer Vin Md Ma G M p Vref Mb Vout R1 C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