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中日语言文化的传承特征
浅议中日语言文化的传承特征
浅议中日语言文化的传承特征
[摘要]从中日两国不同的视觉,简单概述了其文化相互交融特点,说明语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一个时代的声音。语言传承的是一种文化,界定一种语言的文化属性,是件非常不易的事情,语言的发展过程充分见证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语言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中日语言文化
语言传承特征
语言传承的是一种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特征,学习语言,了解和掌握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特征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中日两国地理位置文化习俗都非常接近,经贸和人员往来也十分密切,人们经常用一衣带水来形容中日两国的密切关系,早在中国的隋唐时期,日本就有大量学者和僧人来中国取经,当今书写文字假名,无论是平假名还是片假名,都取自中国的象形文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的书写格式,在汉语的基础上创建了日本文字,日语是假名和近2000个汉字所组成的语言,语言的相互渗透和影响,形成了中日两国丰富多彩的语言特色。
从汉语词汇中的达人一词说起
当今社会,音乐达人、灌水达人、达人坊等词汇充斥着现代网络媒体,究竟这是源自哪里的词汇表达,应用如此广泛。有人认为达人受台湾流行用语影响,来源于日语たつじり,从日语逵人直译过来的,用来形容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人物的俚语。如果翻开日语《広辞苑》词典,就会了解达人多指各方面造诣很深的人,不仅学问好,技术娴熟,而且通达事理。明德辨义。日语中,类似连人的用语很多,比如,逵者一词,也有与达人用法相近的语意表达,表示擅长什么,同时还用来表示做事又快又好无可挑剔,或者比喻人身体结实等含义,另外日语中还有上连一词,都是用来形容在某一领域有特殊专长,技艺有所提高的人,可见,日语中达人说法不是孤立的一种语言现象,相关语用表达也是极为丰富的。
达人早在中国《论语》中就已经出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若想得到他人尊敬,你就要尊重别人;若想得到他人救助,你就要帮助别人。但是,这句话中的达人是动宾结构,达是动词,人是名词作宾语,是一个词组,而不是一个词语,所以,《论语》中的达人不能视作现在达人一词的出处。与《论语》同时代的《左传》中,也出现了达人两个字,据说,在古代与东周相邻有一个达国,达国艺人远近闻名,因为能工巧匠打造出来的精美饰品令人爱不释手,人们逐渐称这些达国能人为达人,这里的达人与当今流行的达人倒有异曲同工之处。那么,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中一句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中的达人,是指能工巧匠呢,还是指达官贵人呢,不得而知,但是,缘于中日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完全可以断定日语中出现的达人一词,最初应该来自汉语这一事实,传播到日本之后,进一步扩展其语意,形成了各种与达字相关的词汇,比如,日语中表示深谙此道,或表示通告通牒的通逹,表示筹措资金或材料等的嗣连等,可以理解为是达字的语意外延和扩展。
小议中国傩文化的影响
有关中日传承的文化特点还可以从戏剧表演家的面具或脸谱上得到认证。
中国是先有面具,后有脸谱。据文献记载,四川成都以北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所发掘的铜质面具,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漆瑟上,绘制的巫师乐舞场面,每个舞者的脸上,都带有面具,距今也有两千多年之久;在江西境内,仍有一种叫傩的地方戏,带着奇形怪状的面具演戏,简直就是中国古老戏曲的活化石,傩(nuo)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和宗教)、多种民俗和多种艺术相互融合的文化形态。目前,它仍活跃或残存于汉族和20多个少数民族的广大地区,涉及到二十四五个省、自治区。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中国戏剧历史之悠久。
中国的戏剧自唐宋以来进入鼎盛时期,日本奈良时代从中国唐朝传人能乐,一种表演戏法和曲艺等大众艺术。能乐,开始被称为散乐,到了平安时代,演变成滑稽的模仿艺术,因为猴子善于模仿,于是散乐又称为猿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至今活跃在日本的能乐,非常接近中国的傩(nuo)文化,不仅以唱代说,头戴而具表演,而且其发音也近似中国的傩(nuo)发音,不知为何,日本人在尽量回避谈及这种与中国文化同出一辙的相似性,说能乐表演与西方的歌剧芭蕾舞相近。考证日本的能乐是否起源于中国傩文化,我认为不难判断,因为日本承传中国传统的文化,能乐的艺术表现与中国的傩文化有太多相似之处,完全可以断言二者的相互关联性。
中日不同称谓中的感情色彩
中日两国语言的相互渗透,我们从中日两国不同称谓上也可以略见一斑。自古以来,中国历朝历代经常自诩为世界中心,自然以中华、中国、上国、天朝大国等称谓自居,并以华夷之辨观念视外族为禽兽,名字上善用兽或虫修饰,如狄、蛮、戎等,惟独称日本为夷、倭。早在战国时代,中国就称日本为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尔平台化建设》ppt教案模板.ppt
- 九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pptx
- 安徽凤阳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pdf
- 危险货物道路输运押运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doc VIP
-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Python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小学英语五年级The little horse crosses the river课件.pptx
- 农行反洗钱与制裁合规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题).pdf VIP
- 甄嬛传英文剧本.docx
- 2022河南省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母婴护理项目技术工作文件.pdf
- 2022八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期末考试(python).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