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古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略论古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古文教学 德育 渗透
【分类号】G633.3
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传道”作为师者的第一要著。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雄壮强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我华夏民族不断解放自身、文明演进的历程。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宏大的道德理念,其本质就是一种道德文化。因此,它对国人的道性修养、德性生成都有着深远影响。许多优秀的古诗文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的文化母体,我们的精神家园。利用古诗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因此,本文拟就从古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特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一、在古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美德的全面展示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所以成为每一个炎黄子孙得以修身养性、完美人格、立人处世的根据,是因为它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总结并得以反复验证的真理。它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人际交往,甚至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而这所有领域中的道德准则,几乎都在古诗文中有所展示
子曰:“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安于贫贱,不诌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快乐。即使富贵了,也不被富足的物质生活所蛊惑,仍然保持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孔夫子的学生颜回和东晋大诗人陶潜就是这样一批内心富足的君子代表。今天,当我们向学生奢谈幸福指数的时候,何尚不可以从古文中寻求最简单的答案?
李密一篇《陈情表》,把一个“孝”字诠释得何等透解感人!司马光一篇《训俭示康》,把节俭之风宏扬得何等酣畅!魏征一篇《谏太宗十思疏》,把谦虚的美德与国家的兴衰密切相联,而司马迁又何尚不是把宽容大度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使得一曲“将相和”经久不衰至今仍为许多人津津乐道。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不知为多少学子树立了尊师好学、虚心求教的榜样……
通过古文教学,精心解读古圣先贤们的思想言行,对提升当代学生的文化道德素养,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文以传情
民族情感的滋养,也是学生成长的不竭动力。许多优秀的古典诗文,都承载着丰富而美好的人类情感。《项脊轩志》浓浓的亲情美,何尚不令今人热泪涟涟?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何尚不是真挚友情的生动写照?而林觉民把对妻子的挚爱融于?γ褡宥酝?胞的大爱之中,又何尚不是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之歌?杜甫更是把爱民忘我的民族情感溶铸在他的史诗之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如此慷慨悲壮,如此忘我爱民,又怎能不令贪腐者汗颜?
通过古诗文学习,让学生在高尚的民族情感中获得滋养,受到陶冶,无疑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拓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三)文以载道
古文的说理,大到宇宙自然,小到一草一木一人一事,无不精辟入理,令人折服
孔夫子的学生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所为“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道理就这么简单。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时一个字两个字,也许就够你受用一辈子。古圣先贤们所讲的道理,往往就是这样博大精深。苏轼在《赤壁赋》中阐述“物我皆无尽,何羡长江之无穷”,以此表达不怨天尤人,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仍可作为今人的做人准则;“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永远是我们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而孟子的“舍生取义”更是历代英烈的人生标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与“思”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强调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指明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时隔两千多年,但是对当代学子仍有指导意义。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灭亡的原因,岂止是对封建统治者的忠告?当然,王安石所说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也决不可理解成是为失败的宽囿,而应看作是对某种追求过程的享受
综上观之,我们对古文所阐述的道理,不仅要看作是历代先贤在社会实践中的人生感悟,同时也可视为后学者最可靠的理论指导
二、古文教学中德育实施的特点
(一)主体性
新课程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