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种植技术大全.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猪苓种植技术大全

猪苓栽培技术 1、菌种:猪苓的菌核依其生长年限及成熟度,分为老苓、黑苓、 灰苓、白苓四种。老苓、黑苓、灰苓均为商品苓,一般作中药材进行 加工利用,或直接作为中药入药,或进行提取生产成药;黑苓也可直 接入药或制成药;一般无性栽培时,多用灰苓作种,有时也可用黑苓, 白苓系新生的嫩苓,生活能力极差,一般不宜作种用。有性栽培即使 用猪苓菌种进行栽培,详见后述。 栽培猪苓的另一必不可少的菌种就是蜜环菌,一般可使用蜜环菌 种直接伴栽,也可先培育菌材,然后播种猪苓,两种方法均可。蜜环 菌种及菌材的培育技术可参考天麻栽培技术。 2 、猪苓无性栽培:系指苓种不经过有性育种(繁种)阶段,而 使用猪苓菌核即其苓块组织直接播种的栽培方式,生产上一般使用灰 苓作苓种用于栽培,基本程序及操作规程如下: (1)栽培季节:除土壤冰冻无法下种外,其余季节均可实施栽 培,尤以每年 11 月至来年5 月为最佳。 (2 )栽培场所:半阴半阳的山坡上、树林下、苗圃林荫下、葡 萄架下、果树下、普通闲置平房、防空洞、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废弃 山洞、闲置养鸡棚、废旧砖瓦窑等场所均可,但要求栽培场所内在汛 期不得长期积水。 (3 )土质要求:室外栽培时,最好选腐殖土层较厚或偏沙性土 质,但底部为偏粘性的土质,该类土质养分充足、通透性好、利于排 水,或者其底部粘性土质又利于保水保肥,防止流失。室内栽培时应 予调配沙土,腐殖土可直接使用,也可按土沙7 :3 比例混匀后使用; 腐殖土资源缺乏地区,可使用菜园土或蔬菜大棚土与河沙按 6 :4 比 例混合使用。注意覆土材料应使用药物处理后再予使用。 (4 )苓种选择:使用灰苓或黑苓均可,一般可选100 克以下的 猪苓菌核,但生产中往往难以满足要求,故可将大块菌核从其离层处 掰开,或者从其延伸生长的细部掰开,使用均匀的 50~80 克苓种, 应注意菌核自身无病、无虫、色泽正常、无碰痕伤斑等,每平方米栽 培面积准备 1 千克左右。 (5 )蜜环菌选择:使用蜜环菌种加段木栽培时,选用优质、健 壮的蜜环菌种2 瓶、鲜(湿)段木40~50 千克;或者菌种 1~2 瓶、 菌枝3~5 千克、段木40~50 千克;使用菌材直接栽培时,每平方可 准备菌材45~50 千克。 (6 )树叶准备:凡是阔叶树种如杨、粟、柳、桐、果树等树叶 均可,用量按栽培面覆盖 10 厘米厚的数量准备,一般可用干树叶堆 集后喷水,使之充分湿润、软化为宜。 (7 )栽培沟(窝、畦)修建: 室内栽培:可使用空心砖或红砖之类“干打垒”形式砌高约40~ 50 厘米,宽 100 厘米左右,长度不限。底层垫沙土(见土质要求) 30 厘米厚,对畦内喷洒800 倍多菌灵(粉剂),进行杀除杂菌,2~3 天后即可用于栽培。 室外栽培:在山坡上可选20~50 度的土山坡,挖深30~50 厘米、 长宽约 1 米左右的栽培坑,并将坑底挖松约20 厘米左右。注意要点: 一是要有适当遮阴度,最好在6~8 月份时遮阴度在60~80 %,以免 土层直晒后水分大量流失,使热量传导至坑内,影响猪苓及蜜环菌的 生长或生存。二是坑深以斜坡下部的深度为准。 在林荫下、果园内、平地上的栽培:可挖深30~50 厘米、宽60~ 100 厘米、长度不限的栽培沟。 在裸地上或遮阴度严重不足的平地上栽培:栽培沟可参照林阴下 挖建,可以采取种植南瓜、丝瓜等长蔓植物遮阴的方式,也可在栽培 沟表面覆以秸秆、杂草予以遮阴。总之,以尽量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为 目的。 平地上的栽培,关键的要素是选择的地块应尽可能达到既保水、 又不积水的要求,这就要求该地块的土壤质地应疏松、但又不是漏水 漏肥的纯沙质土,并且在汛期土壤渗水性较好、地表不形成积水,具 体可根据情况考虑选择。 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等场所的栽培:可参考室内栽培方式进 行。 (8 )苓种选择;一般应使用100 克以下的灰苓作为苓种,最小 为30 克,大者亦不超过 100 克;没有灰苓时,可使用黑苓,但需进 行掰块,一般每块可控制在70~120 克左右。注意要点:仔细检查, 用作苓种的灰苓或黑苓,块不得自身携带病菌及害虫类。 (9 )栽培操作:使用蜜环菌菌材栽培:在栽培畦(窖、沟)底 排放一层间隔7~15 厘米的菌材,有条件者可先铺一层2~5 厘米厚 的树叶,然后即排放菌材,填充沙土,与菌材持平,采取大约平均分 布的办法,在蜜环菌菌索较多处排播苓种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