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育教学中的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

体育教学中的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 体育教学中的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 摘要:体育和德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这两者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要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才能更好的达到德育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显性德育;隐性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0-0162-03      一、德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有的学者认为:显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对象均是暴露的,其教育形式是正面的、直接的,常采用的方式为灌输教育,它希望在短期内马上起作用,以便使学生立即接受教育者观点的一种教育模式;而隐性教育则是指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不是直接显露的,是隐藏的,其教育形式是侧面的、间接的,常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方式,它追求长期的教育效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愿接受教育者观点的教育模式。[1]还有的学者认为:显性教育是道德教育主体组织实施的,直接对教育对象进行公开的道德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它并非单个方法的名称,而是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隐性道德教育相对于显性道德教育而言,是指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无形教育方式。[2] 本文的显性德育,指教育者采用正面的、直接的方式对教育对象进行道德教育的形式,而隐性德育是指教育者采用隐蔽的方式对教育对象进行道德教育或在无意识之中使教育对象接受了道德教育。这里面的教育者特指中学体育教师,教育对象指中学生。   二、体育教学中的显性德育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中的显性德育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一是结合体育课堂常规进行的德育。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体育活动多以班为单位,一般要求课前整队并向老师报告人数,练习时要按一定顺序进行,爱护场地器材等,这些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都蕴含着明确的道德教育因素。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对严格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对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进行严肃批评,可以树立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良好品德。   二是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进行的德育。体育活动的内容极其丰富,各种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含有许多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从事不同运动项目的锻炼,能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培养,如可通过队列和体操队形,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以及严肃整齐、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中长跑培养学生坚韧不拨、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跳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等优良品质;通过球类运动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等。   三是利用组织教法进行的德育。体育活动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来激励青少年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运动水平努力程度,激发他们锻炼身体的愿望以及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如采用体育比赛、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看待比赛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使学生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又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四是结合偶发事件进行的德育。室外体育课学生活动空间大,对外界的干扰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如上课时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空中出现飞鸟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等。突发事件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外观性和差异性等特点,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课中的突发事件,因势利导,态度鲜明而又迅速地进行处理。在教育时应注意方式方法,采取多表扬少批评,正面说服教育的方法,使教育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3]   三、体育教学中的隐性德育   体育教学中的隐性德育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制度形态以及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   物质形态的隐性德育,指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的布置、场地周围的环境等。场地、器材、雕像、标语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学生在文明礼貌的环境中往往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在肮脏杂乱的环境中就很难期望学生会养成文雅的言行。合理地布置场地器材,不仅可以方便教学,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德,并促使其形成自觉锻炼的健身意识。若场地、器材的安排杂乱、不整洁、损坏严重,学生就会思想懈怠、纪律松懈。   制度形态的隐性德育,指体育教学过程中课堂常规是否健全,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否民主、合理、公正等。体育教学中的组织方式、课堂常规、课堂纪律、游戏和竞赛规则都集中体现着体育教育者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方向。学生是道德的主体,课堂常规不够健全,没有学生充分参与讨论的一些游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