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圣坛的平民回归.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下圣坛的平民回归

走下圣坛的平民回归   摘要:王夫之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圣人”主流理想人格的基础上提出了内涵丰富的大丈夫理想人格。这一理想人格在 理论 基础、价值观念、理想归宿三方面形成了对传统理想人格的解构,使其实现了平民回归。并促进了儒家理想人格和近代理想人格的 发展 。具有重要的 历史 价值和现实启迪意义。   关键词:王夫之;大丈夫;理想人格;平民回归      明晓人之为人、人之所以为人,适切安顿人的生命,不间断地实现对于生命的超越,成就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一直是 中国 思想家们所关注的核心命题。作为明末清初著名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对此命题同样有着自我的拷问与思索。其大丈夫理想人格的提出就是对这一命题的诠释。这一理想人格是对儒家“圣人”理想人格的继承,但同时也是对它的解构。在这种解构之下,“圣人”理想人格走下了圣坛。实现了平民回归,具有了现实可操作性,使所有人的发展都有了可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      一、王夫之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内涵      王夫之在批判地继承儒家理想人格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儒家的理想人格。他视野中的人已不再是 理学 家所培养的“醇儒”。而是“以身任天下”的豪杰大丈夫。这就彻底摒弃了儒家理想人格的神秘性和超理想性。使之有了更加丰富和现实的内涵。      (一)明确了“成身成性”、“身任天下”的人生价值目标   王夫之视野中的理想人格是二元一体的统一体。其塑造既是一个“成身成性”,关注人性发育的 自然 过程,也是一个“身任天下”,实现人生价值的 社会 化过程。这显然秉承了儒家理想人格“内圣外王”的思想。但这种“成性”、“身任天下”并不完全等同于儒家的培养德性、作圣之功。因为儒家理想人格所培养的德行是至善至美的人伦之极、所作之功是遥不可及的“齐修治平”的圣人之功。这是超理想性的。终究只是美好但却无法实现的理想。而王夫之的“成性”、“身任天下”却是现实的。其所成之性仅仅只是简单的君子之性,即“仁义礼智”;“身任天下”也不是一定要去“齐修治平”,而是明伦、察物、居仁、由义、相天、造命即可。这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王夫之将“成身”与“成性”很好地统一了起来,开始直面人的自然欲求——“成身”。他视野中的理想人格已不再是“存天理、灭人欲”的“醇儒”,而是”以身任天下”。对天下人的生存幸福和疾苦感同“身受”的人。他认为“形者性之凝”,德性必须凝于形色,即必须在人身心健康的基础上才能发展。也就是说,应该合理地满足人的感性欲望,在“成身”过程中“成性”。可见,王夫之的理想人格是以人的身与心全面发展,形色欲望与天理德性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成身”就是要“以道体身”,天理德性指导形色。使声色臭味的欲望得到满足;“成性”就是要弘扬和造就仁义礼智的德性,达到“昭然天理之不昧”。“两者互为体也”,是同一过程。      (二)提出了“正志诚意”、“达情养性”的大丈夫性情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孟子理想人格中的大丈夫性情。王夫之的理想人格同样具有这一秉性,既表现出了对“与日月争光”、“不为世所颠倒”志节的尊崇,也释放出了“生死当前而不变”的大丈夫情怀。“若其权不自我,势不可回。身可辱、生可捐、国可亡、而志不可夺!”这种志节同人格尊严有一种互相印证的关系,是人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表现和确证。所以王夫之主张“正志”,并将“正志”视为“成人”的根本。“正其志于道,则事理皆得,故教者尤以正志为本。”正志。也是正心,就是要“以道义为心”,确立起遵从“道”的坚定信念和志向。但同时也必须辅之以“诚意”,即自觉地改正不纯的欲念或动机。因为“诚意为正心加慎之事”。总之。“欲正其心先诚其意”、“志正而后可治其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性与情的 问题 上,王夫之认为:“情者,性之端也。循情而可以定性也。”即情是性的表现,是由性发出来的端倪。只有善于因人之情加以引导,便可以使“善端见而继之不息”,达到“定性”的效果。但是这种所循之情并非浮夸之情,而应该是经过诗歌、 音乐 等 艺术 文饰和陶冶的。有助于坚定志向、保持气节的真挚之情。“圣人达情以生文,君子修文以函情。琴瑟之友,钟鼓之乐,情之至也。”“古之善用其民者,定其志而无浮情。”可见,王夫之理想人格中的情、志、性是三位一体的,也是层层递进的。循情可以达情、达情可以定志、定志可以养性,进而成性,俨然一幅情、志、性全面发展,真、善、美高度统一的和谐画卷。大丈夫性情在这里得到了空前的升华。      (三)确立了“裁成辅相”、“与天争胜”的自我主体意识   “天命之谓性”。自觉地遵守封建统治秩序,达到“天人合一”是传统儒家理想人格对人的期许。人的主体意识在无形之中被消解了。是王夫之的理想人格在批判地继承这一思想的过程中让人重新找回了自我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