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与鲁迅文学和学术贡献的价值判断.doc

“国学热”与鲁迅文学和学术贡献的价值判断.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热”与鲁迅文学和学术贡献的价值判断

“国学热”与鲁迅文学和学术贡献的价值判断 国学热与鲁迅文学和学术贡献的价值判断   一、由冷转热的国学与唯古是崇的价值标准   在世纪之交的国学热潮来到之前,极少有人将鲁迅与国学联系起来讨论,因为国学问题在那时是一个已沉寂了数十年之久的冷门话题。虽然自晚清维新运动以来,国学就曾为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兴味盎然地言说,但质疑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质疑的焦点不在于国学本身,盖因国学是一个赋予了中国固有学术文化特定内涵却又未能得到有效正名的学术概念。曾被尊为国学大师的钱穆先生早就感到使用国学一词的尴尬,他曾在其颇有影响的《国学概论》一书的弁言中说:   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其范围所及,何者应列国学,何者则否,实难判别。   现代学人曹聚仁先生当年在和一位青年谈及国学问题时,也曾深感国学一词在使用上的不便,认为一定要称国学,其含义应当是中国学术:   假如朱熹或是程氏兄弟活了过来,问他们:什么是国学?他们也一定答不出来。国学,乃是外来语,并非国产。日本人原有支那学、汉学这样的名词,因此,十九世纪后期,留学日本归来的学人,译之为国学,也就是中国学术之意国学这名词,仔细考核起来,颇有毛病,因此有人称之为国粹,章太炎师称之为国故,他的《国故论衡》,便是谈中国学术的专著。   在这些富有代表性的质疑中,其要害在于概念命名的不周延性。如果按照曹聚仁先生的理解,国学也就是中国学术之意,那么将中国学术完全等同于中国固有学术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其内涵与外延之间显然存在着逻辑问题。在较之古代社会更为完备、分工更细的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系统中,当人们把国学界定在中国固有学术文化这个所指性极强的范畴时,它在主观上赋予了某些特定学术范畴以不可动摇的优选地位的同时,也人为地将不属于这个特定范畴,但实际上同样在中国学术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生硬地排挤到了边缘和无名地位,这就极易导致现代中国学术文化内部整体感的失衡与破裂,而且极其严峻地凸显和加剧了各学科之间原本不应该产生的矛盾和对立。随着新儒学在20世纪末叶中国大陆特定的文化需求中以关心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姿态从海外归来,以清算和审判五四以来的文化激进主义为旨归而走上了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思潮大舞台,并在应对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策略中为中国现代文化注入了浓厚的民族主义性质。于是,与这种现实文化气候有着天然默契且仅仅涵盖了中国固有学术的国学便由沉寂走向了热闹。当代传媒也曾开足马力为国学的全民化理想推波助澜,与此同时,一大群新被打造的国学明星以指点江山的气度书写了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的速成风景和急就章。国学既热,国学命名从诞生伊始就一直存在的周延性问题也就成了一个不容再有质疑、再加讨论的问题,国学特指中国固有学术文化成为一种压倒性的声音,倘有不同意见者,很容易被目为不知学问为何物的妄人,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一再以定论的口吻对国学的既有内涵作出了郑重的强调:   什么是国学呢?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收集整理简单地说,国就是中国,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传统文化就是国学。   尽管季羡林先生别有眼光地从空间范围指出中国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但他却在纵向发展上强硬地将中国现当代文化挡在了中国的学问的大门之外,并对可能有的质疑予以毫不客气的调侃:   旧版《辞源》上说:国学,一国之固有学术也。话虽简短朴实,然而却说到了点子上,七八十年以来,这个名词已为大家所接受。除了脑袋里有一只鸟的人(借用德国现成的话),大概不会再就这个名词吹毛求疵。   既有强势的文化气候支撑,又有学术泰斗的定调,国学原本存在的正名问题就成了多此一举的饶舌,国学热也就实际上成了钟情于中国固有学术文化的人们睥睨百家的文化独奏。人们在反拨西方话语霸权化倾向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文化现时化,遂使唯古独崇的霸权化倾向在中国现代文化格局中得到凸显。   自然,作为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或日中国固有学术文化特指的既有国学由冷转热的本身,它对于推动现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对于强化和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对于全球化发展中的民族文化坚守,对于救正文化消费主义恶性膨胀中无聊的精神狂欢,乃至对于开掘具有现代生命力的古代传统文化资源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此,国学的真正热起来无疑也是中国文化走向复兴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学术文化繁荣不应当仅仅是涵盖中国固有学术文化的国学的独家繁荣,而应当是中国现代学术文化整体格局的多元兴盛与繁荣。当既有国学成为一种带有学术霸权意味的价值评判标准时,当国学热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趋从时,国学热就实际上隐含着一种复古的冲动和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几十年来不断有学者对既有国学的命名作出质疑、补充、修正,但国学作为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