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张金超:中美公断条约论析(20090818).docVIP

中山大学张金超:中美公断条约论析(20090818).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美公断条约》论略 An Analysis of the Arbitration Convention Between U.S and China 张金超 (Zhang Jinchao) 中山大学历史系 (History Department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History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提? 要:在中美关系史中,两国政府分别于1908年及1931年两次签订《中美公断条约》,分别由伍廷芳、伍朝枢父子完成。这并未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文重点厘清两次签约的曲折、复杂过程,分析条约的主要内容、特点,并对其利弊作了正反论述。最后,指出两者之间的承传、演变关系。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Sino-US relations, the two governments signed Arbitration Convention Between US and China in 1908 and in 1931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completed by Wu Tingfang and Wu Chaochu. But this has not given rise to enough concerns from scholar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mplex process of the two conventions, analyzing the main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ventions, and discussing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inally, the? succession and evolution between the two conventions is revealed. 关键词:公断条约? 伍廷芳? 伍朝枢? 中美关系 Key words: Arbitration Convention? Wu Tingfang? Wu Chaochu? Sino-U.S Relations 公断条约,又名仲裁裁判条约,是国际间维护和平解决纠纷的一种方法,“即两缔约国订明,嗣后两国间争议,未能以外交方法解决者,得临时以仲裁协定(Compromis),将彼此争议提交海牙公断院,或其他相当机关付诸公断”。国家与国家之间公断条约的签订是近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中追求和平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公断条约有种方式:“(一)以明某某事件属于公断范围,其未经指明者,概不在其内。(二)订明公断范围及于一般事件,另以列举方法,将某某事件除外是也。” 在近代中美关系发展史上,中美之间曾签订过两次公断条约。一在清末,即在1908年,一为民国19年。前者为清廷驻美公使伍廷芳与美人所订,后者系伍氏之子伍朝枢与美人签订,签订地点均在华盛顿。“中美两国第一次所订公断条约,系由伍公使之父伍廷芳博士经手签字,此次续订条约,亦由伍博士之子签字,一时传为中美外交史之一佳话”。然而,对于这个外交佳话,对两次中美公断条约,并未引起学者们的太多关注。 一 首个《中美公断条约》(Arbitration Convention Between U.S and China)于1908年10月8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十四日)由伍廷芳与美国国务卿路特(Elihu Root)签署。其订立依据,称:“二十世纪初,欧洲各国咸抱帝国主义,常起冲突,美总统罗斯福为避战弥争计,于一九〇七年召集海牙委员会订立公约,其第四十条规定,各缔约国可立专约,遇事公断,美国为增进中美国交计,乃与中国谈判订立此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此约系中美两国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Convention for the Pacific Settlement of International Disputes)相关内容的补充。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是关于解决国际争端的综合的多边条约,于1899年7月29日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上缔结,1907年10月18日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上修订完善。初期缔结国有四十多个,共九十七条缔约国为避免战争,愿尽一切努力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遇有严重意见分歧或重大争端,应在使用武力之前,请一国或数国进行斡旋或调停;国际争端起因于对事实的意见分歧而不涉及国家荣誉或重大利益,争端当事国不能以外交手段解决时,可组织国际调查委员会进行解决,该委员会由争端当事国订立专约组成;凡法律性质的争端,如条约的解释和

文档评论(0)

orhchv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