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语复习指要 (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成语复习指要 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高级中学 井永战 邮编:710089 成语(含熟语)是高考必考内容,由于成语词汇量大,识记和运用有一定难度,不可能靠短期的突击来提高成绩。为提高成语题应试能力,对成语的复习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注重平时的积累。 积累的途径:1、从语文教材中积累。2、从课外阅读中积累。3、测试题中积累(不仅仅是成语题中看到的)。4、常翻书看看,看一看成语词典,也可以摘抄一些。5、从听广播、看电视、电影等媒体上积累。 积累的重点:1、容易引起误解的一些成语。如“始作俑者”容易理解为中性词,其实是个贬义词。比喻恶劣风气的始创者。像成语“不刊而论、不足为训”中的“刊、训”应特别注意。2、用法比较特殊的成语。如“惨淡经营”原指用浅淡的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精心布局。后用以形容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业。褒义词。3、别人或报刊文章在运用成语时出现错误的、自己在运用及在练习中做错的成语要归类整理,并分析错误的原因。如:首当其冲、空穴来风等成语,报刊在运用这些成语经常出现错误。 掌握猜读词义的一些方法。 做好词语题,准确理解词语意是关键,理解是前提,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分析判断、运用。那么如何来理解成语呢? 想一想成语(熟语)的出处,从成语的出处联想成语的古今语意、感情色彩等方面相同与不同之处。成语主要来源于神话、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典故、古诗文语句等方面,例: “火中取栗”语出法国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猴子骗猫取出火中的栗子,栗子取出后被猴吃了,猫不但没吃着,反而把脚上的毛烧掉了。用以比喻被人利用,冒了危险付出代价,自己却一无所获。 认一认成语(熟语)结构,把握其含义。成语结构主要有主谓、动宾、并列、偏正等。如“孜孜不倦”,如果知道它是偏正结构,就容易把握“孜孜”是勤勉的样子这一意义。 看一看成语中的关键词,进而理解成语意。尾大不掉:掉,摆动。尾巴太大不易摆动。比喻部属势力过大,难以驾驭。抓住了对“掉”的意思的理解,就不会把该词理解为“尾巴大了就不会遗失了”。 析一析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进而理解词义。汗牛充栋,汗,活用为“使……出汗”。“惟命是从”宾语前置即“唯从命”。由于成语大多来源于古诗文中,所以存在大量的古汉语现象,利用古汉语知识能充分帮助我们理解词意。 辨一辨成语的异同。从音、形、义三方面去把握,音随意转,意随形变。像“不负众望、不孚众望”“负、孚”两个字使成语意思截然相反。一个意为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另一个则为不能使大家信服。 了解成语运用中常犯的错误。 1、感情色彩误用 例1.(07年全国1)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蠢蠢欲动”的意思是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此处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对。 例2.(07年江苏卷)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成语感情色彩误用比较多,今年涉及到的有“凤毛麟角、推波助澜”等,运用成语时,应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否与语境的感情色彩吻合。 2、形容对象错位 有些成语形容甲对象是合理的、正确的,而用来形容乙对象就不合理、就是错的;从这个角度运用恰当,而从另一个角度运用就不恰当;有些成语形容已经实现的事情,却用来形容未做的事情。在使用中常常出现错位现象。 例3.(07年山东卷)关于这个问题,无论伊朗还是美国,其媒体报道都与美国官方、军方的表态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是“自身”的语言、行动前后互相抵触,不能用在媒体和官方、军方之间。显然形容不当。 例4.(07年广东卷)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南辕北辙”比喻背道而驰,行动与目的相反。原句是说我俩考虑问题不同,可改为“大相径庭”。 形容对象错位,高考今年都涉及的还有:等量齐观、间不容发、耳提面命、虚怀若谷”等 。 3、语法、语意上搭配不当 成语的运用,在一定语境中要正确地表达意义,在语法上必须合乎句法规则。像修饰语和中心词、谓语和宾语等的搭配上有一定的规则,在使用中常常违反这种规则。 例5.(07年北京卷)?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含英咀华”意为“嘴里含着花朵,品味花的芬芳,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的精华”,不能用来形容“花蕾”,使用有误。 例12.(07年广东卷)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妄自菲薄”指毫无根据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原句是自诩的意思,不符合语境。 例13.(04年湖北卷)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

文档评论(0)

0ey1aiw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