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一例01.doc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一例0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一例 1、病例简介 患者杜敏生,男50岁,因“疲乏、腹胀、恶心、纳差4天”入院,症见:高度疲乏、明显腹胀、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尿少、身目黄染、腹泻黄绿色水样便3-5次/天,PE:T 35.0℃,P 98bpm,R 20bpm,BP 90/50mmHg,神清,应答尚切题,间有错语,全身皮肤粘膜中度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稍弱,未闻及罗音,HR98bpm,律齐,无杂音,腹稍胀大,柔软,无压痛,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右肋下4cm,质韧,无触痛,肝区叩击痛(±),腹水征(-),肢体颜面无浮肿,病理反射未引出,舌红,苔干,脉细数。BUN 18.9mmol/L,Cr 572μmol/L,UA 1072μmol/L,ALT 315U/L,AST 120U/L,TBIL 124μmol/L,DBIL 89.7μmol/L,GGT 759 U/L,空腹血糖10.4 mmol/L,血常规WBC 26.7×109/L,WLCR0.941。尿常规:WBC2+,PRO2+,GLU±,潜血2+,胆红素2+。CT:1、肝右后叶低密度提示肝坏死,肝Ca不排除2、重度脂肪肝。DR:心肺未见异常。EKG正常。既往大量饮酒史二十多年,每日饮40度以上白酒250ml至500ml,否认肝炎、结核、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 入院后无尿,数小时内出现神智不清,乱语,烦躁不安,BUN、CR、TBIL、DBIL急骤升高,多次查空腹血糖在10 mmol/L以上,电解质紊乱,经积极抗感染(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利巴韦林等)、利尿(呋塞米)、护肝(联苯双酯、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护肾、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对症支持治疗(肝病氨基酸、维生素等),中成药醒脑静开窍醒神,4天左右神智渐转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ALT、AST、GGT、BUN、CR等指标明显降低,而胆红素渐升高,最高TBIL达401μmol/L,血清蛋白渐降低,ALB最低达20g/L,黄疸加深、疲乏加重、全身浮肿、腹胀、腹水增多,减少用药种类,输注血浆、白蛋白、红细胞支持治疗,甘精胰岛素降糖,第七天开始加用丹参注射液活血化瘀,鳖甲消癥丸(本院制剂)化瘀软坚,口服汤剂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以茵陈蒿汤加味(茵陈蒿、大黄、栀子、鸡骨草、田基黄、丹参、鳖甲、郁金、赤芍、丹皮、北芪、元胡、沉香)20剂,配合大黄、崩大碗、牡蛎、红藤、败酱草、川朴等煎水保留灌肠,黄疸浮肿减轻,腹水减少,疲乏减轻,纳差,舌红无苔,脉弦细,改以补益肝脾,养阴为法,方以参苓白术散合二至丸合茵陈蒿汤加减,30余剂黄疸基本消退,腹水消失,无腹胀,轻微疲乏,胃纳可,基本痊愈出院。 2、诊断:中医 鼓胀(肝肾亏虚,瘀毒内蕴) 西医 1、酒精性肝病 重度脂肪肝 并病毒性肝炎 乙型 慢性 慢加急性肝衰竭 2、急性肾功能衰竭 3、肝源性糖尿病 3、体会: 3.1、急性肝衰竭及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少见而难治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多样,病程不定,病死率高。肝移植是惟一被证明有效的治疗措施,但病情的迅速进展及病程的不确定性限制了肝移植的临床应用,器官来源的短缺限制了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肝移植,并且给社会和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西医尚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颇为棘手。中医中药及早干预,辨证论治,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对于因经济所限、肝源不足等原因无法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3.2、肝衰竭中医学无此类似病名,但因黄疸贯穿于本病的始终,且多伴腹大如鼓、神识昏蒙等症候。中医以症统病,故本病属中医“黄疸”的“急黄”、“瘟黄”,“厥证”的“肝厥”以及“鼓胀”等病范畴。古代医家对肝衰竭的病因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疫疠、热毒、湿热相搏、瘀热等因素有关。因疫疠、热毒、湿热相搏、瘀热等因素所致的肝衰竭,虽发病机制有所不同,但均肝脾失调,疏泄、运化功能失职,气滞则血瘀,运化失司,则痰湿内生。故可归结为毒邪是肝衰竭的发病病因,瘀血、痰湿是其病理产物,并且毒与痰、瘀又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瘀、毒、痰浊胶结的局面,变证丛生,病势凶险。在疾病初期有针对性地选用解毒、化瘀、泻下药物(大黄、赤芍、丹参、郁金、田基黄、鸡骨草、元胡、沉香等),化瘀解毒,通腑排浊,推陈出新,使气血流畅,既利于生新,又能防瘀、痰于未然,从而有效地阻断邪毒与痰浊、瘀血胶结的恶性循环,达到“截断”甚至“逆转”病情进展的功效,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3.3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药物有效成分经肠黏膜吸收可发挥整体调理之功,局部又有改善微循环、消炎、改善肠道菌群紊乱,预防继发感染的作用,而且具有结肠透析作用,可清除肠内及体内有毒物质,减轻内毒素对肝细胞的破坏。 3.4各种类型肝衰竭病理实质都是肝细胞大量坏死及/或凋亡,进

文档评论(0)

3va3x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