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时训练16 古代中国的商业及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教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可排除C、D两项,商品经济下人员的流动不利于宗族聚居的村落形成。
答案 B
2.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
A.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
B.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
D.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
答案 B
3.____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交易数额巨大,“动辄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解析 可以随处选择地点,故已经突破了坊和市的限制,因此是在宋朝。
答案 C
4.中国古代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解析 解题关键是抓住“士商相混”的时间限制为“明清时期”,由于明清时期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原有的四民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像以往那样歧视商人,从而使等级观念淡化。
答案 C
5.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
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
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基本概念的理解。唐朝时期的“草市”是指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答案 D
6.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市”的四周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有专职官员管理
D.“市”门必须按时开关
解析 本题考查再现历史的能力。宋朝以前,在特定位置设市,四周有围墙,设市长或市令管理,按时开、闭市。由此可知选项A、C、D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 B
7.16至19世纪初期,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切入点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看,人们对农业和商业的态度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8.某部历史著作论述古代中国经济时指出:“……打破了坊市分区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开设,还出现了夜市与晓市。首都(称‘行在’)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口达到一百二十多万,城内极其繁华,时人称为东南第一州。”这里描述的状况属于( )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南宋时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古代中国商业。依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打破了坊市分区”“出现了夜市与晓市”“首都(称‘行在’)临安府”判断应是南宋。
答案 D
9.明清时代,在京城、省城等地出现了会馆,这些会馆是( )
A.管理商贸的税收场所
B.同一地域的商贾交际聚会之所
C.相当于宋代边境贸易的场所
D.娱乐场所
解析 根据教材所学,明清时期,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住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会馆的出现与当时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重要关系。
答案 B
10.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到苏州。从故事可以看出( )
A.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
B.“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D.湖广主产珍珠、苏木等
解析 提取信息:苏州既是奢侈品的集散地,也是一般商品的集散地。
答案 C
11.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的“京都芜湖会馆”是当今学者们公认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会馆。会馆作为“乡土之链”,不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亦与明清科举制度、人口流动相伴随。下列关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有关植树节的由来及诗歌.doc
- 2014毕业论文格式规范.doc
- 2014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考研分数.doc
- 2014省考必备:巧析辩证法的两大特征.doc
- 2014福建教师招考时事整理.doc
- 2014秋安全教育活动月(9月)方案和总结.doc
- 2014第二学期选修课.doc
- 2014级新生军训致辞.doc
- 2014综治安全工作计划.doc
- 2014表彰大会主持词.doc
- Unit4MyFavoriteSubjectSectionA(1a-Pronunciation)(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pptx
- Unit4NaturalDisastersListeningandSpeak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pptx
- Unit4NaturalDisastersReadingandThinking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1).pptx
- Unit4MyFavouriteSubjectSectionApronunciation课件-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pptx
- Unit4MyFavouriteSubjectSectionB(1a-1d)(教学课件)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pptx
- Unit4Lesson1课件冀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pptx
- Unit4Lesson3课件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pptx
- Unit4NaturalDisasters词汇笔记清单-高一上学期英语人教版.docx
- Unit4Lesson2课件冀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pptx
- Unit4IusedtobeafraidofthedarkSectionAGrammarFocus-4c课件人教版(2012)九年级英语全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