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爱莲说MicrosoftWord文档.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课 题 22、短文两篇《爱莲说》 学 时 2课时 主备人 袁春辉 祁登平 备注 教研组审核 教务处审核 教材分析 本课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是继《陋室铭》之后对托物言志的深入学习;是文言文单元的继续学习,是学生了解古人志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绝好范例。本文章法严密,至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文虽短但意蕴无穷;记叙、议论、描写手法运用全面,易于指导朗读、诵读;文言字词难度不大;托物言志写法明显。因而文章教学任务以掌握诵读技巧、体会并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为主。 教学 目标 1、掌握、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反复诵读中理解文意,能背诵默写短文。 3、理解文中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反复诵读中理解文意,能背诵默写短文。 2、理解文中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教学方法 本文篇幅短小,疏通文意不甚费力,语句读来琅琅上口,可以采取诵读、讨论、最后检查背诵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备注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观世音菩萨的坐的是什么?不错是莲花。 那么,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设计让她坐的是莲花宝座呢? 教师讲述引导: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美丽圣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只有象征这种品质的莲花才能同她相配。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的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周敦颐赞美莲花的一篇精美短文《爱莲说》(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学生介绍作者 2、教师补充作者相关内容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他在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宽长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后来,人们便把这莲池誉名为“爱莲池”)。至今,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 三、题解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可以叙事描写,可以议论,可以抒情,行文自由活泼,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四、朗读课文,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教师示范诵读课文,学生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蕃 淤泥 濯 清涟 妖 蔓 枝 益 亭亭 净植 亵玩 焉 ②学生情感朗读,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可采用游戏接龙式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蕃 濯 谓 隐逸 君子 噫 鲜 宜乎 者也 五、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设置问题情景一: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讨论明确: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3、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讨论明确: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设置问题情景二: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讨论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设置问题情景三: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讨论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4、谁爱菊花?陶渊明

文档评论(0)

0ey1aiw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