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自由基的角看人类衰老
从自由基的角度看人类衰老
【摘要】衰老是生物体细胞、组织、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来的种种衰退过程的总称。对于人类而言, 指人在中年之后,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 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进入衰老, 各器官功能开始降低而逐渐转入老化状态。延缓衰老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夙愿, 生命科学工作者从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衰老和抗衰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就自由基如何导致机体细胞衰老和死亡进而导致机体衰老和死亡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由基; 衰老; 脂褐素; 细胞凋亡
衰老之谜与生命起源之谜一样, 引起人类的极大兴趣。因而人类对延缓衰老的原因就有各种不同的学说。其中已被广泛接受的是损伤学说、交联学说, 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 人体衰老主要是人体的保养与修复系统有缺陷或功能的减退引起的。目前具有本源性解释的衰老机制是自由基学说。1956 年Harman 最先提出了自由基可引起衰老的设想,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现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自由基学说”。该学说认为: 在正常的生物代谢过程中细胞不断产生自由基, 但它们可被细胞内的防御系统迅速地清除, 因而不会对细胞造成大的伤害。但是, 许多因素如电离辐射、氧化性环境污染等常会诱导异常自由基的生成, 而大量自由基的堆积则将对许多生物大分子产生随机损伤, 从而引致衰老。
1 自由基的特性
1 . 1 自由基的生成与淬灭
自由基( free radical)又称游离基。多数化学物质在其电子运行轨道中含有相对旋转的配对电子。自由基是指在最外层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 特殊状态的分子, 由于电子有成对的自然趋向, 所以不成对的电子就有一种“张力”去“寻找伙伴”。也就是具有未配对的原子、原子团、分子或离子叫自由基。机体在活动过程中( 如细胞呼吸作用、线粒体内的氧化过程)会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 2) 、羟离子自由基( ·OH) 、过氧化氢自由基( O· OH) 、氢自由基( · H) 、脂质自由基( L) 、脂质过氧化自由基( LOO) 、有机自由基( R) 、有机过氧化自由基( ROO) 等。其中与生命关系密切的是 ·O - 2 , 自由基在人体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生理过程, 如线粒体和微粒体的氧化还原反应, 白细胞对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均需·O - 2 参与。正常情况下, 体内的自由基可被机体内的防御系统抗氧化酶( 超氧化歧化酶, SOD) 和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 清除而不会造成危害。
1 . 2 自由基在衰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人类年龄≥50a 体内的活性开始降低, ≥60 岁下降更明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 PX) 和过氧化物酶也有类似的情况。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导致机体内自由基的清除减慢, 而许多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γ射线、香烟烟雾、氧化性污染物、电子辐射等都会诱发正常代谢以外的异常自由基的产生。过多的自由基可造成机体内的DNA、蛋白质和脂类的损伤, 损伤的积累导致细胞衰老或死亡。生物个体的诞生、生长、发育一直到衰老一系列现象都是复杂的, 但复杂的现象有其共同的规律。在很多衰老现象的背后, 都隐藏着自由基反应的机理。因此很多衰老现象与自由基相关。
2 自由基引起衰老的机制
2 . 1 脂褐素的形成
自由基性质活泼, 且极不稳定, 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生成新的自由基及高氧化物。尤其是·O - 2和·OH, 它们是最活泼也是最具有危害性的自由基, 它们可以与相邻的任何生物分子起反应。过量的·O - 2和·OH 氧化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引起脂质过氧化、交联、聚合成脂褐素( 一种难以消除的惰性废物) , 它堆积在细胞内毒害细胞, 阻止细胞内物质和信息的传递[ 2 ] 。脂褐素在皮肤细胞中堆积, 形成老年斑; 在脑细胞中堆积, 则会引起记忆减退或智力障碍, 甚至导致老年性痴呆症; 在心肌细胞中堆积, 心脏功能减退[ 6] 。胶原蛋白聚合则引起皮肤失去张力和弹性, 皱纹增多以及老年性骨质增生。这些都是衰老的基本特征。
2 . 2 线粒体DNA 突变
人类线粒体DNA( mtDNA) 为一环状双链超螺旋DNA, 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mtDNA 与核DNA( nDNA) 相比, 其特殊性是:mtDNA 裸露, 无组蛋白保护且缺乏有效的修复系统, 因此其突变率比nDNA 高10 ~100 倍, 并且能在细胞内不断积累; mtDNA 具有极其经济的基因排列, 没有内含子, 却有部分区域基因重复使用, 因此任何突变都可能造成重要功能的病理性变化。·O - 2 和·OH 能与mtDNA 分子中的胸腺嘧啶、尿嘧啶、鸟嘌呤等发生反应, 引起mtDN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