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里的景点介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遥古城里的景点介绍

平遥古城里的景点介绍 平遥古城的这些历史遗迹,这些民居建筑的艺术精品,这些亦神亦人的民间记忆,都会使现世的浮华黯然失色。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平遥古城景点介绍,欢迎参考! 平遥古城里的景点介绍 平遥是座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古城。它的主色调是天色的素与屋瓦灰黑,再加上家家户户不甘寂寞的红灯笼,在凝静中露出骨子里的热情。她地处晋中平原,平坦大地一望无际,尽是葱绿的农田和一排排茂盛的树木,美丽得犹如清晨的梦。浓郁的乡野气息包围着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 人称平遥有三宝,古城墙便是其一。平遥县城墙。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长公里,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城墙。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诈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有3000个垛口、72座敌楼,据说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圣人。城墙历经了6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 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为夯土城垣 。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筑,由原“九里十八步”扩为“ 十二里八分四厘”(公里),变夯土城垣为砖石城墙。按照相传的“山水朝阳 ,龟前戏水,城之攸建,依此为胜”说法,取神龟“吉祥长寿”之意,筑为“龟城”。 明清两代先后有 25 次维修,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顶宽3—5米,墙身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内墙砖砌排水槽77个。墙顶外筑2米高的垛口墙(又称挡马墙)取孔子弟子、贤人之数,设垛口3000个,敌楼72座,内砌女儿墙。四隅角楼四座,东城墙上有点将台,东南角城顶上筑奎星楼和文昌阁。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平遥城墙建有重门瓮城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南曰迎熏,北曰拱极,上东门太和,下东门亲翰,上西门永定,下西门凤仪,每座瓮城都建有重檐歇山顶城楼,六座重门瓮城外原设有吊桥。城墙外四周有护城河宽3米。城南有麓台山和柳根河,“山水朝阳 ,龟前戏水”。迄今为止,古城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原来的形式和格局大体未动,它们同属平遥古城现存历史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瓮城建在城门外小城 ,又叫月城 ,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武经总要前集?守城》记载:“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平遥古城的瓮城城门与大城门的朝向多数呈90°夹角(南门和下东门除外),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还有主城门防御,由于翁城内地方狭窄不易于展开大规模兵力进攻,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正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补修重筑,城楼高米,宽五间米,进深四间 米。造型古朴、典雅 ,结构端庄稳健。城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建于城墙四角上的楼橹 , 主要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角楼分别指西北角的“ 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东南角的“凝秀楼”。 位于上东门和下东门之间城墙顶上,现为砖砌高台。相传公元前 827年周宣王即位后,派大将尹吉甫率兵北伐猃狁,连战连捷,后奉命屯兵今之平遥,增筑城墙,并在此训练士卒,点将练武。明代中叶,人们为纪念尹吉甫功绩,在尹曾点将阅兵的地方修筑了高真庙。明清维修城墙时一并将“高真庙”连成一体,是城顶宽阔的高台,登高远眺,心旷神怡,诗曰:“层台百尺县城连,吉甫勋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战垒,龙旗怯意出车年”。 即围绕在城下的濠沟。远古人类为了防御外敌侵扰,在聚落四周掘堑挖濠,随之形成的带状高地,使人们受到修筑墙垣的启示。城濠的产生则可视为最初夯筑城垣时,就地取土的结果。濠内积水而成池,成河,成了难以逾越的一道防线,“惟城围民,惟池围城”,“池”是“城”的屏障,故常以“护城河”称。吊桥是横跨在护城濠上的木板桥,桥面向外的一端结有绳索,通过滑轮、绞盘可随时将桥面吊起,以断来路。 角台是突出于城墙四角、与墙身联为一体的墩台。每个角台上建楼橹一座,名角楼。角楼之朝向与大墙呈135°角,楼的高度、体量介于城楼与敌楼之间 。战时,角楼内的守御者居高临下,视野广阔,可监控和痛击来自多种角度的进犯之敌。角台与角楼以其非同寻常的战略位置,在平遥城墙的历代维修工程中 ,每被列为重要项目。清道光 、咸丰间持续六年之久的大修中,索性把残破的“四隅敌楼”(即角楼)拆倒,重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