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业新思维的
管理营销资源中心 M M Resources Center /
创业新思维
作者: Jeff Elton, Patrick Coveney, Baiju Shah, Brad Whitehead
来源:《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 2002.2
新一代企业内的创业先锋虽然乳臭未干,但已开始展现实力,在组织整体成长上扮演催化角
色
所谓「事业开发单位」(new-venture unit, NVU),指的是专门扶植企业旗下具发展潜力的
子公司或事业体,使母公司得以在全新的事业领域开疆拓土,或试销创新产品与服务的一个
企业内部组织。稍加观察近年来大型企业的成长趋势,可发现企业成长的部分原因是大型企
业再度体认到事业开发单位的潜力无穷。相较于专门投资企业外部创业活动的创投部门,事
业开发单位本质上是在企业内部创业。
「内部创业」这个概念并不算新;早自 70年代起,企业即陆续跟进以各种形式在企业内部
创业。然而可口可乐、First Data、摩根大通集团(J. P. Morgan Chase)、麦当劳、梅隆
金融集团(Mellon Financial)、诺基亚和联合利华(Unilever)等企业近来成立的事业开
发单位,不论在组织架构、管理方式或业务本质上皆大为不同。现今的做法是,将事业开发
单位完全独立于公司营运之外,以创业活动为重,不必承担来自业务单位的压力。同时,母
公司为了让孵育中的事业有足够的动力,通常十分积极提供企业内现成的资源,例如通路和
基础设施,供事业开发单位运用。
不过,上述只是理论。事业开发单位是否真能发挥其潜力?毕竟多数企业是在经济情势一片
大好、创投公司成为新经济的模范生,且新创公司和自立门户的独立子公司行情一飞冲天的
情况下,纷纷成立事业开发单位的。今天的大环境对风险避之唯恐不及,恐怕不会轻易买任
何一种新创公司的帐。
若要简单回答上述问题,可以「新型态的事业开发单位并非一时风潮」一语带过。许多企业
已注意到,这些事业开发单位尽管大多羽翼未丰,却已展现其驱动成长的实力。过去几年来,
我们不仅针对超过 30 家已经或计划成立事业开发单位的企业进行研究,更曾与其中多家企
业合作规划这个单位的运作。身负开创事业任务的先锋部队展现的成果令人抱持高度期待。
朗讯科技公司(Lucent Technologies)在 1996 年成立其事业开发单位后,已成功创立 35
家子公司,其中有三家已经由成功上市或出售给另一家公司拿到「毕业证书」。据该事业开发
单位表示,其已投资资本的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on funds invested)
高达 80%。
另外也有迹象显示,事业开发单位在日益壮大的企业组织中扮演更为吃重的角色,积极催化
企业的创业实力。首先,大企业不易受创业人才青睐,然而事业开发单位却对这类人才有着
管理营销资源中心 M M Resources Center /
如磁铁般的吸引力。甚者,许多招募进来的员工在公司外已建立固有人脉管道,可引介所需
资金、技术和创业心得。在一家金融服务公司担任事业开发单位主管的人才,即凭恃其丰富
的经验转进企业的核心事业担任和产品有关的职位。
当然,不是每一个事业开发单位的表现都那幺耀眼:遥遥领先者固然有之,但也有不少停滞
不前或最终落得失败收场的例子。我们发现其成败关键在于是否能慎选创业活动和坚守关键
原则。事业开发单位可选择的发展途径不一而足,例如:可发展该公司从未涉足的新事业;
可延伸核心事业的范畴;或根据该公司的技术和实力成立新公司、将下辖部门独立出去成立
公司或筹组合资企业等。事业开发单位的经理人若雄心万丈地想同时掌握这些机会,恐因以
上种种组合可能带来的排挤互斥效应,以及不同的营运条件而焦头烂额。
面貌一新的事业开发单位
今天大多数的事业开发单位,和七 O、八 O、甚至九 O 年代中期成立的「前身」比较起来,
相似之处几希,主要是其本质已从一手包办内部创业活动的中心转变为以响应成长需求为重
的组织。此外,现在的事业开发单位擅于以前所未见的方式善加利用企业本身的优势。
第一代的事业开发单位通常藉由举办员工研习或企划案比稿的方式,扮演激发各种创意的火
车头角色。各个创意经过评估后,有发展潜力的则可获得资金挹注。初期执行计划都由公司
内部人员负责主导、动员,通常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