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讲谢鸿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doc

第55讲谢鸿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5讲谢鸿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PAGE PAGE 1 论法律的历史社会学 --中国人民大学法理论坛第55讲 谢鸿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上传时间:2009-8-3 内容提要: 2009年5月2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法理论坛第55讲在明德法学楼815会议室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会副秘书长,著名青年法学家谢鸿飞副研究员做客本次论坛,就“法律历史社会学:以基尔克、赫斯特和霍维茨为例”做了一场热情洋溢和思想深刻的精彩讲座。法理学专业2007级博士生李建新主持了本次论坛,法学院法理学教研室史彤彪教授、王振东副教授担任讲座的评议嘉宾。 谢鸿飞老师的讲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什么是法律历史社会学;二、法律历史社会学的基本观念;三、法律历史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四、例证:基尔克、赫斯特和霍维茨;五、法律历史社会学的意义与局限。 在具体内容上,谢鸿飞老师认为,法律历史社会学借用“历史社会学”的名称,强调“社会学意识”与“历史意识”的结合,作为法律史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整体研究法律史,解释历史中的法律存在及变迁的原因。在讲到法律历史社会学的基本观念时,谢鸿飞老师指出,法律史就是生活史,法律是共同生活的总结和表达,共同生活不会裂变或停顿,表达这种生活的法律也是自我生成、自我发展;法律历史没有断裂,但可能有突变。法律发展具有历史相对性,法律没有固定的发展方向,也没有目标,不存在永恒有效的法律,而只有发挥实际效用的法律;法律历史不是普遍的,而是特殊的。在相应的历史观上,历史法则优先于理论规则,事实先于理论,历史与逻辑分离,历史高于逻辑。另外,法律是一个有机整体,法律包含了经济、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因素在内的复杂体系,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的结果;法律与民族性紧密相关。在谈到法律历史社会学的基本方法时,谢鸿飞老师着重说明了语境方法和“移情”两种问题。语境方法基于一个首要假设,即任何正当性都是历史的;永恒的、普适的正当性是人们刻意建构起来的。这就要求在操作上要分析法律文本(text)以及文本的语境和脉络(context);“移情”要求淡化研究主体意识,与研究对象尽可能融合,在操作上把自己置于法律产生的特定历史情景中、法律得以发挥作用的各种复杂社会因素中,针对的并不仅仅是研究对事件、往昔的编年史(Historie),而且也是一种联系、解释历史(Geschichte)。接下来,谢鸿飞老师以历史法学派中日耳曼派的代表人物基尔克、美国法律史“威斯康星学派”的创立人赫斯特和美国著名法学家霍维茨三个重要人物为例,详细说明了法律历史社会学在研究法律问题和法律历史问题上的代表性理论,并具体讲解了三位人物各自的研究成果及重要代表观点。对于法律历史社会学的意义,谢鸿飞老师讲到,理论意义在于它不仅是对社会契约论的彻底反驳,指出了法律历史社会学理论中的国家是具体的、有机的国家,而且也为多元法律文化提供了理论支撑,揭示了历史中法律存在的背景以及法律的功能替代物;在实践意义上,法律历史社会学理论揭示了法律变革的可能性,向人们指出了要尊重民情尤其是习惯问题。最后,谢鸿飞老师把法律历史社会学理论的局限性归结为它容易“无视人的取向”,对行动者的地位问题考虑不足。 在谢鸿飞老师的讲座之后,王振东老师以历史法学派在法学研究中的发展等为主题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史彤彪老师也从法学研究中的历史方法、研究中对待历史和人物思想的态度等方面对讲座做了精彩点评,另外两位老师还与谢鸿飞老师就如何处理法律与习惯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对话讨论。在本次论坛的最后,谢鸿飞老师与在场的各位同学进行了交流,并回答了部分同学的提问。(撰稿/杨知文) 主 题:法律的历史社会学:以基尔克、赫斯特与霍维茨为例 主 讲 人:谢鸿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会副秘书长 评 议 人:史彤彪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振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主 持 人:李建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时 间:2009年5月21日(周四)晚18:30—21:00 地 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815会议室 主 办:中国人民大学法理论坛

文档评论(0)

lifuping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