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稻飞虱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pdfVIP

近几年我国稻飞虱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几年我国稻飞虱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

近几年我国稻飞虱发生与防治研究概况 肖海军,薛芳森 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 江西南昌(330045 ) E-mail :haijun.x@163.com 摘 要: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我国水稻稻飞虱发生与防治的研究概况。讨论了近几年稻飞虱发 生为害的特点。分析爆发成灾的原因主要与稻飞虱本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寄主条件, 气候条件,人为因素等几个方面密切相关。介绍了稻飞虱预测预报与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稻飞虱,发生原因,防治策略 1. 前言 稻飞虱(主要是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 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是 目前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稻飞虱广泛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岛 屿及日本、朝鲜、澳大利亚、埃及等水稻产区。在我国,除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南部冬 季有少量虫源存活外,在其它大部分地区常年均不能越冬,春秋季初始虫源主要来自于国外。 从国外迁入我国的稻飞虱大致可分三支: 一支由泰缅北部凭藉西南季风迁入, 主降地区为云 南西南边境的局部地区;一支由菲律宾于7~8 月随台风外围气旋迁入,主降地区为东南沿 海;另一支由中南半岛随盛行的西南季风于5~6 月迁入,主降两广,随后迁向全国稻区,。 在水稻栽培制度、季风风向和地理位置的共同作用下, 由中南半岛迁入我国的稻飞虱为我国 广大稻区的主要虫源(巫国瑞等,1997)。总体来说,稻飞虱具有“ 国际性、迁飞性、爆发 性、毁灭性” 的特点,严重威胁着水稻生产( Morishita,1992;王寿伦和王建强,1997)。 本文就近几年我国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情况作一概述。 2. 稻飞虱的发生为害 稻飞虱的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丛基部刺吸汁液,使被害处变褐坏死,养分和水分散失, 引起叶片发黄,生长低矮,严重时枯杆倒伏。乳熟期受害,使稻穗灌浆不满,形成秕粒,千 粒重减少,严重影响产量。在中国,早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中晚稻 以褐飞虱为主。近年来,稻飞虱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发生面积和危害范围进一 步扩大;年际暴发频率增加;危害程度加重,经济损失巨大。稻飞虱发生以1991 年最为严 重,发生面积高达2320 万hm2 ,发生范围涉及19个省(市、区),虽经全力防治,仍然损 失稻谷25亿公斤,加上人工、农药及施药器械方面的投入,估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亿元(汤 金仪等,1994)。同时暴发频率增加,60 年代以前,每5~10 年甚至更长时间爆发1 次,大发 生频率为10%~20% ;70年代大发生频率上升到50%,1980年至1995 年的15 年中,有11 年 重发生,即平均3年就有2年猖撅发生,大发生频率达70% 以上(戈峰和李典谟,1997)。 3. 稻飞虱的爆发的原因 对于近年来稻飞虱爆发成灾的原因,国内大量的研究文献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起 来主要与稻飞虱本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虫源基数以及环境因子(主要是寄主、肥水条 件、气候条件、天敌与人为因素等几个方面)密切相关(李仲星,1998;陈景成等,2003 ; 江德华等,2004 ;刘声界,2005 ;陆剑飞和黄国洋,2005 )。 3.1 稻飞虱生物学因素(具有爆发成灾的潜力) -1- 1 稻飞虱是 r-对策型昆虫,且具翅二型现象,因此对寄主和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当田 间食料恶化时,即产生高比率的长翅型成虫,借助气流远距离迁飞以寻找适宜的生境;当环 境条件适宜生长时,短翅型比例增大,产卵量大增,种群数量迅速增长,20天即可繁殖一代。 充足的虫源数量是大发生的基础, 田间虫量大,成虫特别是短翅型成虫出现早,持续时间长, 天气适合,即促使成虫产卵多、孵化率高,以致加快了稻飞虱的

文档评论(0)

精品报告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