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制茶技术的传播
中国制茶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如从晒干方法说起,至少有三千多年;从人为加工说起,2世纪开始制造饼茶,8世纪发明蒸青制法,12世纪左右发明炒青制法,16世纪发明红茶制法,据这些可靠的历史资料,中国人工制茶历史将近二千多年,比世界任何产茶国家都早得多。
世界上其他产茶国家的制茶方法,不是直接就是间接从中国传去,而且都是近百年来才开始发展的。日本传去制茶方法虽然比较早些,制茶的发展,也不过二三百年。把世界其他主要产茶国家依照传去制茶方法的先后,略述其制茶发展的经过,亦可印证茶树原产地是中国,不是印度。
一、传入日本的经过 唐朝(公元806年)日本和尚空海弘法来中国留学,就把中国的制茶法带回了日本。至公元815年在X内、近江、丹波、播磨等栽茶地方,才开始制茶。公元1191年荣西和尚来中国留学,又传去釜熬茶(炒青)制法。
1661年乌奇和尚隐元用中国的烘焙法制造隐元茶。1738提长谷宗一郞用中国的炒法制绿茶。1835年宇诒山本用复下茶园所生长的鲜叶制造“玉露茶”,也是依次中国唐代的蒸青制法的。
1875年又由中国传入红茶制法于九州、四国,1888年首先试制青茶,当时绿茶的销路困难,衰落惨败,乃派人到中国调查研究红茶和青茶的制法,回去后设立青茶传习所。1898年开始制造红、绿砖茶。
1926年仿效中国珠茶的制法,制出的绿茶静冈市场称“纠里”(Guri),1932年定名为“玉绿茶”。二、传入印度尼西亚的经过 1827年由爪哇华侨第一次试制样茶成功,遂派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茶师杰可逊(J.I.L.L.Jacobson)来中国学习研究,先后共6次(1828年至1833年)。1829年杰哥逊第二次来中国回去后,曾制成绿茶、小种红茶和白毫的样品。
1832年杰哥逊第五次来中国,从广州带回制茶工人12名和各种制茶器具,传授制茶技术,至1833年爪哇茶才第一次在市场出现。
1858年学习中国方式在巴达维亚设立制茶厂,收集附近各茶园的鲜叶代为加工。1878年改用机械制茶,提高品质。1894年由中国茶工制成第一批苏门答腊茶。
三、传入印度的经过 印度的制茶历史比印度尼西亚稍迟。在1834年成立植茶问题研究委员会,才派遣委员会秘书哥登(G.J.Gordon)到中国购买茶籽和茶苗,并访求栽茶和制茶的专家,结果聘请雅州的茶业技师为指导,传习制茶方法,带回许多茶籽栽植于大吉岭。同年,查尔东(A.Charltan)在沙地亚发现野生茶树,把野生茶树的花果和学习中国制法制成的茶叶于11月8日送到加尔各答,经证明和中国的茶叶属相同品种。
1836年哥登带动的中国茶工,在阿萨姆勃鲁士(C.A.Brace)的厂中,按照中国制法试制茶样成功。
四、传入苏联的经过 1833年向中国购买茶籽、茶苗,栽植于尼基特植物园内。1848年把尼基特植物园内的茶树称移栽苏呼米和索格几德的植物园及奥索尔格司克的驯化苗圃内。后又人驯化苗圃移植一部分于奥索尔格司克县布列什乌尔山村的米哈依、埃里司塔夫植物园。并采摘鲜叶按照我国制法,制成茶叶,这是制茶的开始。
1884年索洛夫左夫从汉口运去12000株茶苗和成箱茶籽,在查克瓦-巴统附近,开辟了一个小茶园,从事茶树栽培。所制出的茶叶品质良好。这时候在苏呼米也有两所规模不大的茶场采制茶叶。
1889年吉霍米罗夫为首的考查团到中国和其他国家去研究茶叶的产制。回去后,就在巴统附近的查克瓦、沙里巴乌尔、凯普烈素等地方开辟茶园15hm2,后来扩充到115hm2。在沙里巴乌尔设立一所小型茶厂。
1893年波波夫到中国访问了宁波一个茶厂,回去时,买了几百普特(每普特是16.38kg)茶种和几万株茶苗,并聘去10名茶业工人到高加索。在巴统附近郊区种茶80hm2。并且完全按照中国形式建立一座小型茶厂,依照中国的制茶法,生产茶叶。
文/一叶蒙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