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5 中国人才发展报告 中國人才發展報告* ——高校畢業生就業 據教育部統計,截至2010年7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72.2%,同比去年增長4.2個百分點;實現就業人數455.6萬人。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指出,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630餘萬人,比去年增加20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繼續把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首位。 大學畢業生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也是促進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珍貴人力資本,同時也是實現我國“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保證。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也經歷了從“計畫軌”向“市場軌”的轉型,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尤其是自1999 年實施擴大招生制度以來,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逐年攀升,由此所帶來的直觀感受是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普遍下降。就業難與難就業的現象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大學生及其家長心中造成了較大的心理壓力,也成為我國政府和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多項就業政策的出臺,確保了每年大部分的應屆畢業生在離校前後落實了就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和諧做出了重要貢獻。可見,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不但關係到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保持學校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本文在系統* ?社科院综合室李群执笔,孙立成负责收集整理资料。 教育部官方网站 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基礎上,主要分析了新世紀大學畢業生就業所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和發展趨勢,最後給出了畢業生就業一些政策建議。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回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政策大致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即統包統分的計劃經濟體制階段、雙向選擇的改革調適過渡階段和自主擇業的市場經濟體制階段。在這三個階段內,我國畢業生就業(分配)的制度也是有所不同的,是一個不斷改革和發展且與當時時代發展的特徵相適應的過程,並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統包統分的計劃經濟體制階段 統包統分的計劃經濟體制階段主要指的是改革開放初期到1987年這一時期。在這十年中,由於大學生入學率相對較低,且我國各地區高等教育發展也極不平衡,因此標以天之驕子的大學生畢業作為我國經濟振興和發展的科技型人才高度缺乏。為適應這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國家承擔起高等學校學生的全部培養費,其畢業後也全部由國家指令性地計畫安排工作。 從大學生畢業就業政策演變來看,這種指令性地統包統分制度是我國改革開放前大學生畢業就業政策的一種延續。早在 1951年當時的政務院就決定,“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這一決定在此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大學生分配工作由國家總理親自負責。1962年中央決定成立由習仲勳負責的“畢業生分配委員會”,直至“文革”前,負責和參與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工作的部門先後有政務院、教育部和內務部。1981年,“文革”後首批統一招收的本 科畢業生畢業,國家恢復中斷了十幾年的畢業生統一計畫分配制度。這一時期大學生在社會上供不應求,個人無需為畢業分配操心,但也沒有把握個人命運的自主權,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正是當時情形的寫照。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出臺,其中畢業分配制度的改革是《決定》的重大決策之一,允許學校有一定自主分配的權力。1986年,原國家教委出臺《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提出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標是,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指導下,逐步實行畢業生自主擇業、用人單位擇優錄用的雙向選擇制度,逐步把競爭機制引向高等學校?。 在這種模式下我國高等學校和大學畢業生均缺乏自我主動性,但每個大學生到各個單位都是重點培養對象,這是這一時期一大重要特點。 (二)雙向選擇的改革調適過渡階段 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我國經濟、政治、科技、教育和勞動人事等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傳統的以“統包統分”為特徵的畢業生分配制度也在經歷著一場變革,並已取得了積極而穩妥的進展。在國家就業方針政策指導下,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步實行畢業生自主擇業,用人單位擇優錄用的“雙向選擇”制度。這一時期主要是1988年到1999年。 上世紀90年代,上大學最大的變化是從“兩包”到“兩自”。“兩包”,即考生上大學學費由國家包下來,畢業後由國家包分配。“兩自”,即學生上大學要自己繳費,畢業後要自主擇業。實際上,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後期,國家已開始?1978-2008: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醞釀大學生就業制度的改革,這一改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