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计量单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计量单位 金钱: 一两黄金约可兑换8-11 两白银,一贯为1000 文,通常1000 文为一两银子,但如果因为通货膨胀或紧缩,也会有变动的。大额的交易则通过纸币,最早的纸币是宋朝的交子。如果找不开人家给的银子,可以用剪刀把银子剪碎了花,古代一两等于八钱。 (另注: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在唐朝约为4000 人民币,宋朝为1000 到2000,明朝为400 到800,清朝为100 到200 多元。从唐宋到明清的银钱价格下降主要因为海外贸易,而在墨西哥发现大量银矿的西方商人由是我们的茶叶也与瓷器的老主顾,所以大量白银流入,后来清政府丧权辱国的赔款行为又让那些银子都流出了。) 粮食: 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斗、斛均为容量单位, 旧时,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 石,读音dan,通担,作为计量单位,有两个用法: 1.容量单位。10 斗为1 石。 2.重量单位。在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作为容量单位,1 石是现在的多少斤?石主要用来计量粮食,稻谷、粟等等。一石多少斤,有个比重问题。 以下摘自《关于古代粮食钟亩、石的问题》 “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也认定:汉代1 石=2 市斗,1 市斗=13.5 斤,1 石=27 市斤粟。汉代1 石为20000 毫升,1 斗为2000 毫升,即秦汉时期1 斗禾重2.7 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宋代1 市斤是640 克。宋代1 石合92.5 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 “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 克,即59.2 公斤。且为十进位制。即: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 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 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 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 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 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 克(约一粒米)。 时间: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 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古时指“一柱香”的时间也就是一刻钟左右即现在大约十五分钟。而现在的香有长有短, 有粗有细;有易燃的也有不怎麽快燃.不能作为计时参考。 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 分钟,冬天10 分钟都用不了。 天干地支: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 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 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个月的地支固定不变,然后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固定不变,每天十二个时辰: 23-01 子时 属于 水, 01-03 丑时 属于 土, 03-05 寅时 属于 木, 05-07 卯时 属于 木, 07-09 辰时 属于 土, 09-11 巳时 属于 火, 11-13 午时 属于 火, 13-15 未时 属于 土, 15-17 申时 属于 金, 17-19 酉时 属于 金 , 19-21 戌时 属于 土 21-23 亥时 属于 水。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 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 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 1 时至 3 时做饭,3 时至 5 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 5 时又72 分钟,即6 时12 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 时又96 分钟,即2 时36 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

文档评论(0)

zefm2pj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