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就将中国丝绸传播到亚,欧,非洲大陆,从此,丝绸成为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纽带。中国丝绸文化源远流长。经历史考证,丝绸业在中国约有7000年的发展历程,凝结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智慧,在华夏文明史上谱写了灿烂的篇章。
(1)丝绸的起源与发展
??? 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已出现罗、绮、锦、绣等品种。秦汉以后,丝绸生产形成了完备的技术体系。唐宋之际,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绸工艺技术和生产区域都产生了重大变化。明清两代,丝绸生产趋于专业化,织物品种更为丰富,图案更加绚丽多姿。
(2)起源与初创
??? 我国有着许多关于丝绸起源的古老传说,甲骨文中也出现了蚕桑丝帛的文字。河南、浙江等地出土的有关文物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蚕茧抽丝、并用原始腰机织出各种织物。
(3)创新与成熟
??? 春秋至中唐的二千多年是我国丝绸生产古典体系的成熟时期。此时,生产重心位于黄河中下游,绢帛成为政府赋税的重要内容。斜织机和提花机广泛应用于丝织生产,各种织物应运而生,印花技术臻于完备,图案主题神秘并富有装饰性。中国丝绸及其生产技术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向西方输出。
4)融汇与发展
??? 唐中叶至明清近一千年间,我国丝绸生产在融汇了西方纺织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技术体系。束综提花机被广泛应用,缎、绒织物的出现使丝织品种更为丰富,图案风格趋于写实并富有吉祥寓意。丝绸业中心逐渐移至江南地区,生产呈现专业化趋势。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丝绸贸易的主要通道。
?
丝绸之路,是指起源于古代中国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东西方商业和交通路线,后来演变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甚至包括战争侵抗交通的代名词。这个名称,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提出的,之后,得到了国际认可并沿用下来。古代中国通往西方和海外的丝绸之路有4条: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和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早在先秦时期已初步开通, 是以通商贸易为主的多功能文化交流通道。其起点是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文化区中心——成都平原,自兹发端,有三条主线穿越西南地区绵延逶迤的群山和深邃陡峭的峡谷而远达域外各地:一条自川经滇通往缅甸、印度、中亚、西亚以至印度,又称“茶马古道”,以茶叶和盐运输交流为主。这条古道,直到上个世纪的抗日战争时期,还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经缅甸、印度等地区援华抗战物资运输的一条秘密通道;一条自川经滇而通往越南、中南半岛;一条自川经黔、桂、粤以达南海。
海上丝绸之路,是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形成的。最早是由今两广地区的一些口岸通向南海、南洋、印度洋的海上航行路线。当时,由汉人带去丝绸、茶叶和黄金等,采购域外的一些宝石、象牙、犀角等奇石异物到中国。至迟在东汉时期,双向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畅通。到了隋、唐、宋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等通往内陆水上交通的打开,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已直达中原地区。
草原丝绸之路,是由生活在古代蒙古高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开通的,是四条丝绸之路中起源最早的一条。有研究证明,其时间从黄帝时期的中原与北方草原贸易开始,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到12世纪末和13世纪下半叶,达到繁荣。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草原丝绸之路与游牧民族的迁移和战争有关,但主要还是国际、国内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商贸文化交流。这条路分为南北两线:北线是从蒙古高原向西,经咸海、里海和黑海等地,直达东欧;南线东端起起于辽海,经燕山、天山等山脉北麓,西去中亚、西亚和东欧。这南北两线都可向南可延申到中原地区。是当时我国北方乃至中原地区与西方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及中原地区输出的主要是皮、毛、粮食、丝绸、瓷器等,因而后来有人将这条线路称之为“皮毛路”,而西亚及欧洲等地输入的主要是金银器、琉璃制品、工艺品等。
北方丝绸之路,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狭义上的丝绸之路。是从西汉早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始的。西汉早期所称的西域,主要指今新疆地区。中期以后,西域的概念的扩大,指今中亚及其以西地区皆称西域。张骞受命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至126年,第二次:公元前119至115年),目的是说服西域各国与汉朝联合抗击匈奴。由于当时的大月氏、乌孙(均在今敦煌、祁连山一带)等国由于不了解汉朝等中原情况,不愿出兵与汉朝联合抗击匈奴。但张骞及其随行者历尽千辛万苦,历经18年之久,行踪除了我国新疆以外,还先后到达今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印度等地,对西域的地理、社会、物产、风俗进行了较详细的了解,回来后报告了汉武帝。之后,汉武帝对西域各国进行了积极的经营,屯田扩疆,设立管理机构,并把内地的蚕丝、纺织品、漆器、铁器等传到西域,从这些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