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家将如何引领当代艺术市场.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藏家将如何引领当代艺术市场 2011年纽约苏富比春拍夜场上,一位中国买家以2130万美元竞得毕加索作品《Deux Personnages》。  美国老牌艺术杂志《艺术新闻》的重要撰稿人、知名艺评家芭芭拉·波洛克是一位始终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学者,最近,波洛克将目光转向中国重要收藏家,她关心的是,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藏家逐渐退潮之后,中国藏家将如何引领当代艺术市场?他们具有怎样的收藏趣味?其收藏脉络是怎样的?波洛克的研究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海外视野。  中国藏家购买力不容小觑  据2012年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内地的千万富豪人数第一次突破百万人,仅居美国之后。这些富豪的资产包括可投资资产、未上市公司股权、自住房产和艺术品收藏。相关资料显示,这些财富人群在购买豪宅和奢侈品之后,迟早会转向艺术品。  而法国艺术品交易数据分析公司Artprice2011年的年度报告则显示,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这两家公司在2011年的总成交额近50亿美元,香港佳士得(微博)和香港苏富比(微博)在同期的总成交额则为18亿美元。这些数字都是新一代中国内地艺术品收藏家带动的结果,他们频繁地出现在拍卖市场和画廊。波洛克认为,这些新一代的中国企业家收藏了一些相当重要的,甚至是博物馆级别的藏品。  据苏富比数据显示,中国内地买家于2005年开始大规模参与艺术品购买,就落槌的百分比而言,中国内地买家在2005年的比重约为5%,2011年,这一比重已增加到40%。这些收藏家的触觉现在已经逾越香港地区,开始购买国际艺术品。  佳士得2012年上半年的报告显示,大中华区(包括内地、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总成交额占佳士得全球总成绩的25%,比2011年的16%上升了9个百分点。在香港市场,84%的收益来自中国藏家,其中包括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虽然2012年上半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成交额下降了35%,但这只是艺术品市场自我调整的特殊阶段,中国仍具有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  海外艺术品逐渐走入中国  在中国藏家彰显非凡实力的同时,中国藏家关注更多的还是本国的艺术品。尽管如此,近两年已有中国藏家开始购买西方艺术品。在2012年春季的伦敦拍卖场上,一位北京藏家以340万美元购买了一件乔治·莫兰迪的作品;在2011年纽约秋拍中,一位内地收藏家参与竞拍了当时以2250万美元成交的莫奈的作品。  中国鞋业零售大王——百丽国际前执行董事于明芳就是在近年来以大手笔参与到海外艺术品收藏的重要藏家之一。最近,他购买了一些价值不菲的海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比如达明·赫斯特、吕克·图伊曼斯的作品等。于明芳在香港的仓库存放着他在海外和香港购进的艺术品,现在,他收藏的作品数量已有100多件。  此外,北京知名藏家杨滨和妻子晏青也是海外艺术品的拥趸。这对夫妇目前正在经营Aye画廊,其藏品包括印度艺术家卡普尔的作品,以及德国艺术家约尔格·伊门道夫于1984年完成的一件画作,这是杨滨最近在一家德国画廊以100万美元购买的。  除了收藏艺术品之外,杨滨还大力支持各种当代艺术展览。2008年,杨滨在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举办了个人收藏作品展,最近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百年风范之旅——2012凯迪拉克设计艺术大展”也有杨滨的赞助,展览包括著名海外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摄影家大卫·拉切贝尔,以及中国艺术家赵无极、王广义的作品,获得了广泛好评。  长期持有取代短线炒作  波洛克认为,在近年来涌现出的中国知名当代艺术藏家中,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很多人已经不再将艺术品作为快进快出的短线投资,而是更注重其长期的审美及投资影响,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独特收藏体系。比如于明芳,他从未卖过一件作品,而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建立一所私人博物馆,展示自己的收藏系统。波洛克说:“在中国,私人博物馆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上海、内蒙古、黑龙江、武汉、成都、南京等地有很多,于明芳只是有这一想法的其中一员。”  同样有建立私人博物馆想法的还包括王薇和刘益谦,他们正在筹划位于上海浦东区的龙美术馆,该馆的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展示面积1.7万平方米,计划于11月完工。  另一对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圈的是中国森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昌及其夫人,他们的收藏品已有1000多件。2008年,李国昌夫妇成立了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这一基金会涉及多种业务,其中包括支持艺术批评的论坛、出版艺术类杂志,同时还运营墙美术馆。李国昌计划为墙美术馆投资2000万美元,并希望能将其建立在北京三里屯地带,建成之后,他们将邀请古根海姆博物馆前任馆长托马斯·克伦斯担任墙美术馆的艺术总监。  波洛克同时表示,也有一些收藏家没有建立博物馆的打算,比如乔志斌,他计划将自己的藏品在上海和北京的KTV中展示。乔志斌收藏的作品包括国际艺术大师达明·赫斯

文档评论(0)

cycpme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