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平菇栽培三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平菇栽培 教学要点: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 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灭菌过程。 参考书标本等。 组织教学: 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 (1分钟) 导入新课: 上次理论讲过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基础,共分三个级别。 (3分钟) 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了解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 教学难点:培养基配制,消毒灭菌。 (2分钟) 新课内容: (82分钟) 布置作业: (2分钟) 第三章 平菇栽培 一、平菇栽培基础 我国利用木屑栽培平菇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 平菇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侧耳属。目前广为栽培的平菇为糙皮侧耳形态和生活史 平菇和其他菇类一样也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菌丝体为白色,多细胞,具分枝和横隔的丝状体,呈绒毛状。子实体分菌盖和菌柄两部分。菌柄侧生或偏生,长3~5厘米,粗1~4厘米,白色,中实,上粗下细,基部常有白色绒毛覆盖,各菇体基部常互相连接一起。孢子光滑、无色,圆柱形或椭圆形,大小为7.5~10 X 3.5微米。成熟的孢子弹射在一起形成一层白色的粉末。平菇的孢子也是四极性的。平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菌丝体在培养基中得到了足够的营养物质和外界适当的温、湿度,适宜的光照和新鲜的空气等条件后,便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开始在培养基表面形成一堆堆小米粒状的子实体原基,形如桑堪,称为桑期。子实体原基经3~5天后,逐渐发育成为珊瑚状的菌蕾群,称为珊瑚期。小菌蕾逐渐伸长,并向中间膨大,成为原始菌柄。原始菌柄逐渐加粗的同时顶端长出一枚灰黑色小球体,即为原始菌盖,这时进入成形期。只有少数的菌蕾能发育成子实体,其余均萎缩。在15~16℃,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桑椹期只需一天就可进入珊瑚期。条件适宜,进入成形期也只需一天。再经七天左右就可发育为成熟的子实体。成熟的子实体弹射出大量的孢子,就家一团团轻烟在平菇周围飘散。当这些孢子散落到适宜的环境,又会萌发成白色的菌丝体,经一段时间的生长;逐渐发育成新的子实体和产生新的孢子。 对生活条件的要求 1).温度 平菇为低温型菌类。孢子的形成以12~18℃为适温。孢子的萌发以24~28℃最适宜。菌丝的适应性较 强,在5~35℃的范围都能生长,以24~27℃条件下,生长旺盛,健壮。7℃以下生长缓慢,但耐寒力很强;即使在-30℃下菌丝冻僵也不会死亡。子实体的形成要求温度较低(5~20℃)以1O~15℃子实体生长迅速,菇体肥厚。昼夜温差大,有利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在较高温度(室温23℃以上)下,易长成畸形菇。2)湿度 平菇生长要求较高的湿度,野生菇常于多雨、潮湿的环境下生长。菌丝阶段要求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0~70%。子实体生长要求空气相对湿度85%~90%。低于85%子实体发育缓慢,瘦小。高于95%,菌盖易变 色,腐烂。 3)空气 平菇为好气性真菌。子实体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很难形成,即使能出菇,菌柄往往细长,菌盖变薄、变小,畸形菇多。所以,要保持栽培场所的空气新鲜,以利子实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4)光照 平菇菌丝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在明亮或黑暗条件下均能生长。但子实体发育要有一定的散射光,在黑暗的地方,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一般光照不足菇色白,光照强菇色暗。 5)营养 干菇属木质腐生菌类,分解本质素和纤维素的能力很强,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为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淀粉、糖等)和木质素。也需要少量的氮素如有机氮、硝酸铵和尿素等。一般段木和稻草。甘蔗渣、棉籽壳、玉米芯、麦秆等代料;添加一些辅助料均能满足其营养要求。 6)酸碱度 平菇喜偏酸性环境,pH3~7之间均能生长,以pH5.5~6.5发育最好。平菇发酵料栽培具有生料栽培的工艺简单、投资少和熟料栽培的安全可靠等特点,只要掌握了发酵技术,就可以在不消耗能源,不增加灭菌设备的前提下,以任意规模堆积发酵。发酵料堆积时产生的高温能杀死料中大部分杂菌害虫,而且发酵更利于平菇菌丝发菌,所以利用发酵料栽培是近期平菇生产的发展方向。制作好平菇发酵料,应掌握以下重要环节。、拌料建堆建堆场所最好是紧靠菇房的水泥地面,并且排水良好,避风向阳,水源干净、便利。建堆时,先将料混合均匀,加足水分至培养料含水65%~70%(将发酵过程中的水分损失计入其中),然后将料堆成宽1.0~1.3米,高1.0~1.5米,长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