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剂量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探讨作者:杨翠丽 王斯 马文阁 王向红 作者单位:050051 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摘要】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最佳剂量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初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839例,根据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乙肝基因疫苗(HBac)剂量不同分成2组,A组:269例,孕期注射HBIG; B组:570例,其中孕期注射HBIG组 496例,未注射HBIG组74例。观察、比较2组新生儿12月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乙肝母婴阻断率,观察、分析HBIG的宫内阻断效果。结果 A组 269例,免疫失败6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7.77%,12月龄HBsAb阳性率84.39%;B注射HBIG组496例,免疫失败11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7.78%,12月龄HBsAb阳性率87.70%;B未注射HBIG组74例,免疫失败5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3.24%,12月龄HBsAb阳性率85.14%。A组和B注射HBIG组比较,乙肝母婴阻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P>0.05),12月龄HBsAb阳性率分别为84.39%、87.70%,B注射组HBsAb阳性率高于A组;B注射HBIG组与未注射组比较,乙肝母婴阻断率分别为97.78%、9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剂量加倍,12月龄HBsAb阳性率增加;孕20周始注射HBIG可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母亲血乙肝病毒含量<103拷贝/ml,孕期可不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联合免疫即可;乙肝母婴传播与母血乙肝病毒含量有关,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宫内感染。
【关键词】 乙肝疫苗;乙肝病毒;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母婴阻断
我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自1994年致力于乙肝母婴传播和阻断的研究。现对2种阻断方案效果进行总结、比较和分析,以确定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最佳剂量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初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和随访的839例HBsAg阳性母亲及其分娩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乙肝基因疫苗(HBac)10 μg 269例,设为A组母亲孕期注射HBIG,未注射HBIG109例设为A未注射组;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乙肝基因疫苗20 μg 570例,设为B组,B组孕期注射HBIG 496例,设为B注射组,未注射HBIG 74例,设为B未注射组。A、B 2组孕妇年龄、孕产次、分娩孕周、首次发现HBsAg阳性时间、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喂养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A组、B注射组孕妇于20周始实施宫内阻断,即孕20、24、28、32与36周分别注射HBIG 1次,孕妇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或乙肝病毒含量(HBVDNA)>103拷贝/ml孕期注射HBIG 400 U/次;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或HBVDNA>103拷贝/ml孕期注射HBIG 200 U/次,A组及B注射组孕妇孕期均注射HBIG 3~5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未注射组由于就诊时间晚未能进行宫内阻断。A组新生儿分娩后0.5 h内臀部注射HBIG 200 U,另侧上臂三角肌部位注射HBac 10 μg,同时沐浴,母血HBeAg(+)或HBVDNA>103拷贝/ml,新生儿半月龄注射HBIG 200 U,1、6月龄注射HBac 10 μg,抽脐血查HBVDNA及HBVM,6、12月龄采静脉血查HBVM。B组新生儿接种程序同A组,仅HBac剂量不同,为20 μg。检测HBVM:使用北京万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酶联免疫试剂。HBVDNA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试剂盒由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操作步骤按说明书,HBVDNA>103拷贝/ml为阳性。
1.3 诊断标准[1]
乙肝表面抗体(HBsAb)>10 U/ml为阳性;出生时静脉血HBsAg(+)或HBVDNA(+),并持续至1月龄为宫内感染,持续至12月龄HBsAg(+)或HBVDNA(+)且HBsAb(-)判断为免疫失败;12月龄HBsAg(-)且HBsAb(+)判断为免疫成功;12月龄HBsAg(-)、HBsAb(-)、HBVDNA(-)亦为阻断成功。
1.4 统计学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