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论文相关材料.doc免费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哲学小论文相关材料 (一)寓言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喝不够,一个人喝有富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你们看,我还有时间再给蛇添上几只脚呢!” 可是没等他把蛇脚画完,另一个人已经把蛇画完了。那人把酒壶抢了过去,他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添脚的人失掉了本应该是他的那壶酒。瞎子摸象 从前在古代印度有几个瞎子,都想知道大象什么样,就让人领他们到大象那儿去。甲高一点,伸手摸到了象的耳朵,激动地说:原来大象象一把扇子。乙矮一点,一把抱住了象腿,马上反驳道:不对不对,大象象一根柱子。这时摸到象身的丙慢条斯理地说:你们说得都不对,大象就象是一堵墙。拽住尾巴的丁哈哈大大笑起来:哪里哪里,大象象根绳子。被象鼻子卷住的戊气喘吁吁地说:我觉得,我觉得大象跟一条大蟒蛇一样。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就一直吵,谁也不让谁,谁都想占上风,谁都想要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皇帝非常喜欢穿漂亮的衣服。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能织出世界上最美的布。用这种布做的衣服,不愚蠢的人都看不见。皇帝一听,心想:我如果穿上这样的衣服就好了。于是,皇帝就给了他很多金子命令为他织布制衣。两个关在屋里,在两架织布机上装模作样地织起来。过了几天,皇帝派了一位大臣去察看,大臣进屋一看,织布机上什么也没有呀!两个故意说:你看这花纹多美丽,这色彩多漂亮!大臣怕自己成为不的人,只得装腔作势地说:真是美极了!庆祝大典的前一夜,两个请皇帝新衣。这衣服轻极了穿上它就好像身上没有东西似的。骑士们虽然什么都看不见也齐声叫好。在大臣和骑士们的前呼后拥下,皇帝大模大样地在游行队伍的前面。人们看见皇帝光着身子,没穿衣服,可是谁也不敢说。皇帝得意洋洋,真以为自己穿的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新衣。这时有个天真的孩子惊呼起来:皇帝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象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1037~1101)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伟大的爱国诗人南宋四大家诗人之一。阮元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阮元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中进士诗手持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布袋和尚名契此,五代后梁时人,不详世籍姓氏。传说他早年在岳林寺出家,经常以杖荷一布袋四出行走,随处寝卧,出语无定,形如疯癫,饮食不论鱼肉荤素,—概不拒,吃剩之物,投入袋中。—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周朝楚国人,约生于公元前580年,约卒于公元前500年。《道德经》,是老子主要著作。老子认为 “道”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支配宇宙万物的法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提出“涤除玄览”的认识论;“柔弱胜刚强”的人生观;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思想。 2、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孔子,名丘,春秋末年鲁国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幼年家贫,聪明博学,晚年放弃做官,专心教授学生和整理古籍。 “仁者爱人”这是孔子思想,也是儒家学说的最高道德概念。孔子强调仁和义。义是事之“宜”, 仁是义的具体化,仁的本质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恕,是孔子的处世原则。“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儒学所主张的基本道德准则。 3、王守仁: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之功,只在心上做 王守仁(公元1472~1528),明朝著名哲学家。青年时,王守仁沉迷于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为了验证“格物”能不能“致知”,就邀请一个朋友一起坐在竹子林旁边观察竹子,看能否懂得关于竹子的道理。他的朋友坚持了三天,王守仁则坚持了七天,但后来累病了,也未悟出关于竹子的道理。后来几经曲折反而悟到“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之功,只在心上做”。 4、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贝克莱(1685~1753)英国哲学家。的著名理论是:存在即被感知。“我所写字的桌子我说它存在,就是说,我看到了并感觉到了它。如果我不学习了,那我说它存在过。因此,意思是我如果还学习的话,那么我可能会感知到它,或者别的精神可以感知到它。” “如果我们仔细考察自然事物的恒常秩序、规律和连贯,从较大物体的宏壮、美丽和完善,到较小事物的精巧构造,以及自然物体的协调一致,我们就会发现一切事物都依靠于一个‘惟一的

文档评论(0)

tqzy72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