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皆川淇园诗学思想考察.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皆川淇园诗学思想考察

关于皆川淇园诗学思想考察   摘 要:诗话是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论诗体裁,传入日本以后受到了日本学者的广泛关注,创作了不少日本诗话。在汉文学兴盛的江户时代世上涌现了大量的诗话,汉文学者辈出,皆川淇园就是其中一人。本文将通过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对比从两个方面:新格调派、情景论对其诗话作品《淇园诗话》进行探究,考察江户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状况及皆川淇园的诗学思想 关键词:皆川淇园;淇园诗话;新格调派;情景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一、关于日本诗话 ?话,这一中国独具特色的论诗体式传入日本以后,受到了日本学者的广泛关注。诗话之体实成于欧阳修《六一诗话》,其开篇称“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从此定下了诗话“以资闲谈”的创作基调。而谈到日本最早的诗话,不得不提到成书于弘仁十到十一年的空海的著作《文镜秘府论》。该书被评为日本诗话之首。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真正反映日本人对中国文学的关心和认识的日本诗话,是镰仓时代的禅僧虎关师炼的《济北诗话》,这是日本第一部以诗话命名的著作。到了江户时代,出现了大量的诗论与诗话。这一时期的作品代表了日本诗话的最高水准。其中的诗话作者皆川淇园,是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儒学家。《淇园诗话》是其三十七岁时所创作的诗话作品。据笔者调查中日两国目前对《淇园诗话》的研究很少,只有在部分论文中有零星的介绍,没有具体的分析其所含的诗学思想,本文将从新格调派,情景论探讨其诗学思想 二、《淇园诗话》的新格调派思想 在松下忠所著的《江户时代的诗风诗论》中,曾将皆川淇园的诗论命名为“新格调说”。所谓“新格调说”就是与“格调说”相对的一种新诗论。“格调说”是指在江户诗坛以荻生徂?莆?代表的古文辞派的诗说,他们以明代李王为诗学的阶梯,主张学习古文辞,鼓吹唐诗。而皆川淇园将重视诗歌的精神与性情注入了格调说,在继承了古文辞的格调说的同时又对其弊进行了批判 《淇园诗话》从开头就点名了全篇的主旨:“夫?有?w裁、有格?{、有精神、而精神??三物?t要、?w精神不缺、而後格?{可得高、?w裁可得佳、盛唐之?、主?d趣、?d趣亦由此精神出”。“格调可得高”与“体裁可得佳”是“格调派”与“新格调派”共同的作诗理想,格调作为明代古文辞派的主要文学理论之一,其派别的代表人物胡应麟就曾在《诗薮》中提到:“作诗大要不过二端:体裁格调、兴象风神而已。”而《淇园诗话》的“体裁”、“格调”与胡应麟的“体裁格调”意义相同,这就说明了其格调派的主张 皆川淇园在《淇园诗话》中多次提出“格”,“调”,“格调”等语,常常将“格”与“调”分开使用,其中他特别强调“格高”重要性。在中国诗论中,较早提出“格”是唐代释皎然的《诗式》中的“诗有五格”说。“格”就被赋予了衡量诗的标准的含义。而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务以精意相高”,我们可以理解淇园与这里“格高”就是指诗的风格之高妙。而“调”就是音律,《淇园诗话》中“押??F平易”,“捷作之?、本唯所逐字逐?而成”等评论体现了其对于声律的追求,并且他认为声律不可过严,“?本吟?情、略?{?律可歌、?t可矣”即平易舒缓的押韵与音律 而淇园的“新格调派”之“新”在于融入了诗的精神层面。他认为学习唐诗应“?c化瓦?[作黄金”,即对诗的精神追求而非模拟剽窃唐人之诗,并且批判明代复古派“?w?L度?m?、而精神大?h”。并且其开篇第一句“精神??三物?t要”就表明了其精神总论说的立场 三、情景论 诗论常以景与情作为评论诗歌创作的标准。《淇园诗话》中频出“象”、“境”、“景”、“情”等情景论的评语,细说了情景的关系 《淇园诗话》中“??物而感、?|境而生”与中国古典情景论的物感说相一致,意思是诗人接触到景物有感而发、强调了客观外物对人情感的迸发所起到的引导作用。以此作为起点,淇园提出了“象”,“?w凡作?、未成一?Z之先、必立以象、象立?t精神寓焉”,此处的“象”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外物,而是通过人脑的凝缩,由意志与情感加工后的“象”,已经进入了审美的范畴。淇园有深厚的易学知识,而在早在《周易》就有“圣人立象以尽意”,其中所立之“象”即是淇园的“象”。但同时淇园也注重“象”与“精神”的协调性。他反对以景象的堆垛来达到诗歌精神(即情感)层面:“不欲以累象及精神也”。关于此论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景多则堆垛”,又明代陆时雍在《诗镜总论》说“?不患?o景,而患景之??”,都注重景象与情感的协调。最后是《淇园诗话》在情景方面的独创理论“心设虚象”。诗歌在创作时,常为客观事期的日本诗话[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3]松下忠 江?酩卧??L??-明??とその??取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