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莞市石龙镇政府广场规划设计说明
一、规划依据
石龙镇政府广场规划设计邀请函及标书;
基地地形图;
规划设计要求;
广东省《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指引》;
其它有关资料。
二、位置概况
石龙镇“政府广场”位于黄洲新城市中心区镇政府大楼正南面,北邻裕兴路,南至东江边,是规划中镇行政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用地呈梯形,宽约160米,长197~220米,总用地38000平方米。基地地形南高北低,高差约3米,南面8.9米的大堤高程是东江50年一遇的防洪高程。
三、广场定位
“政府广场”是石龙镇城区内一个集市政、集会、文化观演、休闲游憩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广场。
四、设计原则
紧扣石龙历史文脉及地方风俗,突出表现城市意向,创造一个主题鲜明、特征明显、具有普遍“认同感”的标志性开放空间。
充分考虑基地的自然特征和资源气候,力求用最小的生态冲突,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溶合和相互烘托,为城市营建一个高质素的生态环境。
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深入研究市民的行为心理和使用要求,在广场的使用中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市政集会、文化观演、休闲游憩几大功能空间并使之相互有机联系;组织人车分流、清晰简捷、方便易达的交通流线。
尽量使用地方材料,构筑亲切开朗、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物和园林景观。
五、规划意念
“政府广场”作为石龙镇的城市中心广场,在营造功能合理、美观宜人的物化环境同时,必然也会成为石龙的历史文脉、地域特征和人文精神的现实载体,这些非物化的因素给广场赋予深刻的内涵,使之区别于同类而更具有标志性,让市民获得普遍的“认同感”。
通过对石龙镇历史文化、地域特征等相关资料的理解,我们归纳出“龙”、“堂”、“水”、“舟”、“门”五个意念,并以此作为广场的设计构思起点,通过物化的营建取得相应的含义:
·“龙”的隐喻——石龙镇之得名,祖传有二。一是石龙镇地表下有一红石,象龙,因而得名。二是石龙原是河沙冲积地,有数石隆起,乡人沿石筑堤防水,取名“石龙堂”。在广场南北地形高差最大的位置,取材于当地的红色砂岩筑成两条抽象的“龙墙”,隐喻“石龙”之名的由来。二龙龙首相对,与中间曲拱托起的玻璃球顶共同构成一幅生气勃勃的“二龙戏珠”场景,寓意改革开放以后石龙经济的腾飞,市民生活蒸蒸日上。
·“堂”的隐喻——“……河沙冲积地,有数石隆起,乡人沿石筑堤防水,取名石龙堂”。“堂”的含义,是指人们集会、交往的地方,如“厅堂”、“祠堂”,乃指一家、一村甚至一乡人集会交往、共商议事、举行典仪的场所。在广东人的心目中,“堂”具有特殊的地位,象征着一种团结、民主的精神。由此,“堂”的隐喻,就自然赋予北面圆形的市政集会广场。圆形具有中心性、各向相等性,象征着团结与民主;其北面的政府大楼,南面的龙墙、曲拱大门,以及东西两面的休息廊加强了空间的围合感,使“堂”的场所概念更加鲜明,以此圆形广场为中心的条条小路通向四面八方,与海内外每一个石龙人的心相连。
·“水”的隐喻——位于东江下游河畔的水乡石龙镇,从其建立由来到历史发展,都离不开“水”,东江之“水”令石龙风景更加秀丽,给她带来经济繁荣。在广场的龙墙脚下,开一泓蜿蜒的清水,隐喻东江;当池中喷泉一起喷发的时候,就尤如两条红色巨龙在江中嬉戏、扬波起浪。
·“舟”的隐喻——早在清朝,被誉为广东四大名镇之一的石龙就舟船如织、商贾如云,是一个经济非常繁荣的港埠重镇。到了现代交通发达的今天,内河航运在石龙仍旧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广场中,有两个地方有“舟”的隐喻:一是广场中间曲拱巨门下的船头形舞台,仿佛漂泊在一弯清水上面,石龙的历史和今天都会在此生动上演;二是广场南面的休闲广场,平面如一艘游船泊于东江岸边,人们能在此轻松嬉戏、尽情游玩。
·“门”的隐喻——石龙是著名的侨乡,侨胞旅居欧美、东南亚、港澳等24个国家和地区。当年的石龙人,就是由此上船,顺江南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在世纪之交、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们在石龙新城市中心广场的中央,建造一个曲拱状的抽象巨门,头顶“夜明珠”,脚踏“东江水”,寓意勤劳的石龙人民必将走向世界,迈进更加辉煌的新世纪。
总的说来,我们是通过“龙”、“堂”、“水”、“舟”、“门”五个隐喻,诠释石龙的城市文脉、历史民俗、地域特征和人文精神,并以此寄托对历史的纪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给美观实用的广场赋予她应有的深刻内涵。
六、规划内容
功能布局
整个广场依据地形分为南北两大部分,两部分的高差通过“龙墙”巧妙解决。北部是圆形的市政集会广场;南部是由三个小广场组成的休闲游憩广场;两者之间通过以曲拱形巨门和船形舞台为主的文化观演区有机联系在一起。整个广场的南北向主轴线北向与镇政府大楼对应,南面指向东江。
市政集会广场是一个直径99.9米的圆形广场,面积约9000平方米,能够容纳18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