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端午节.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作品中的端午节

文学作品中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历代文人墨客也向来不吝啬对端午节的描绘。在今年的端午节之际,文学网带着大家去欣赏名家笔下的端午节风情! 小粽子大文学:领略名家笔下的端午风情 从古至今,涉及到端午的文学作品也数不胜数。下面来领略一下几位名家笔下的端午风情。 曹雪芹《红楼梦》 在《红楼梦》端午节被证实描写的细节很少,只是在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银麒麟伏白首双星”提到过“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王夫人等也置酒庆祝,同时在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宫划蔷痴及局外中”提到节前的那天“那文官等十二个女子都放了学,进园来各处顽耍”。在其中对端午节习俗所提甚少,对于粽子只是用黛玉的一句话“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一笔带过。 不过,对于“端午赠扇”的习俗,小书中倒是描写较多。第二十八回写贾元春“端午儿”前给亲人们“赏节礼”,给宝玉的便有扇子。 施耐庵《水浒》 《水浒》中写到了宋朝的端午节。书中第十二回写到杨志被发配到大名府,受到了梁中书的器重。“自东郭演武之后,梁中书十分爱惜杨志,早晚与他并不相离,月中又有一分请受,自渐渐地有人来结识他。那索超见了杨志手段高强,心中也自钦伏。不觉光阴迅速,又早春尽夏来,时逢端午,蕤宾节至,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庆贺端阳。”书中蕤宾节,就是端午节。这次过端午节,蔡夫人推荐杨志押送生辰纲,引出了智取生辰纲,这个端午节为梁山壮大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书中用一首诗来描写端午节的民俗:“盆栽绿艾,瓶插红榴。水晶帘卷虾须,锦绣屏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角黍堆银,美女高擎青玉案。食烹异品,果献时新。葵扇风中,奏一派声清韵美;荷衣香里,出百般舞态娇姿。” 绿色的艾草和红色的榴花相映,又有菖蒲,还有角黍,也就是粽子,营造出了浓烈的端午气氛。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宋朝时期对端午节的重视,体会出其中的一些民俗。 吴承恩《西游记》 《西游记》第69回中,有写到毗邻西天的朱紫国过端午节。朱紫国国王向唐僧讲他患病缘由时说:“三年前,正值端阳之节,朕与嫔后都在御花园海榴亭下解粽插艾,饮菖蒲雄黄酒,看斗龙舟。被妖精所吓,把粽子凝滞在内,又思念被妖精掠走的王后,落下病根。”这个国王显然是吃粽子吃得太生猛了,以至粽子凝滞在内,撑坏了。后来,多亏了悟空调排由唐僧师徒医治,得以将粽子糯米饭块排出,才救了国王一命。 老舍《端午》 著名作家老舍在武汉主持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武汉沦陷后,“文协”迁到重庆,在友人家过端午时他感慨万千,写下《七律·端午》:“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前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浅显易懂、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能不使人肃然起敬。 苏童《祖母的季节》 苏童一直以来在文坛以颓艳、衰败的情调著称,但《祖母的季节》是一个例外。在这篇文章中她写到:“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