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第一课时文献与文献学分析重点
第一课时 文献与文献学 《三字经》说文献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三字经》 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 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路温舒,昭宣帝时人。有《尚德缓刑书》。 《千字文》说文献 右通广内①,左达承明②。 既集坟③典④,亦聚群英。 ——《千字文》 ①广内:汉宫廷藏书之所;指帝王书库。 ②承明: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古代帝王所建的最隆重的建筑物,用作朝会诸侯、发布政令、秋季大享祭天,并配祀祖宗。 ? ③坟:《三坟》,记载三皇事迹的书。 ? ④典:《五典》,记载五帝事迹的书。 一国艺事之进退,与其政治之隆污,民心之仁暴,有息息相通之理。况在书籍,为国民智识之所寄托,为古人千百年之所留贻,抱残守缺,责在吾辈。 ——张元济《涉园序跋集录·宝礼堂宋本书录》 一、 “ 文献 ” 释义 古代“文献”的含义 (一)“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一、 “ 文献 ” 释义 (二)后世学者对 “文献”的解释 1、东汉·郑玄: “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以“文章”、“贤才”解释“文献”) ——何晏《论语集解》引 2、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注释《八佾》道: “文,典籍也。献,贤也。” 文献的含义 其一: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和多闻而且熟悉典章制度的人。 其二:专指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文献”出现于书名中,始于宋末元初的马端临所著《文献通考》。 (宋)马端临著 明内府刊本 二册 白棉纸 线装 半框:22.5×17.5cm 钤印:广运之宝 提要:是书为明内府刻本之典型代表之一,惜不全,存四卷。 《文献通考》马端临(约1254-1323),字贵与,号竹州。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元代著名史学家、目录学家、文献学家。 《文献通考》(全二册) 《中华书局》版 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诸子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致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本段文字亦见于周予同《中国历史文选》下) 3、马端临“文献” 的含义: “文”是经、史、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 “献”是臣僚之奏疏、诸儒之评论、名流之燕谈、稗 官之记录。 马氏的“献”与孔子的“献”已经有了 明显的不同,即不是指“人”了。 “文献”是指叙事的文字资料和论事的言论资料。因此,“文献”可认为是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 《文献通考》的价值 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对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文献通考》和杜佑《通典》、郑樵《通志》,并称“三通” 。 《续文献通考》纪事下限止于明末,收徵各代旧史及文集、史评、说部等,加以考证,对 《文献通考》未详者亦有所补正。 《续文献通考》 总结 郑、朱把“文献“一词分解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熟悉遗闻旧事的所谓“贤才”。 文献,指古代文籍与熟悉遗闻旧事的所谓“贤人”。(《辞海》) 在“文”与“献”中,“文”的含义易于理解;而“献”的本意今天已很少使用。 实际上,文和献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情况下还可以互相转化。今天的文,未尝不是昔日的献,而今天的献又很可能成为以后的文。 “文献”一词随着历史的演变,到元代以后越来越侧重于指代文字资料。 今天提到的“文献”,基本上是指古代的“文”了。 明代的《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文献”一词,完全是指典籍和文字资料。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 元·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 车轮日出扶桑树,笠盖天倾北极星。 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东土校全经。 此处“文献”指典籍,专指那批被徐福带到日本,在中国早已佚失的经籍。 但此后“献”还有人物之类内容。 明·谢肇淛(zhè):《滇略》卷六《献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志乡贤也。” 明·焦竑:《国朝献征录》 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 “献”也是“贤人”这个意思。一朝一野贤人。 小结 1、文献必须具备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但并非具备此二条件的都是文献,如一些没有铭刻文字古器物,是考古学家研究的对象,并不属于古文献。 2、除了常见的纸质文献,甲骨文、金文、简牍、文书、档案、信札、契约、手稿、光盘等各种形式的包含了一定的知识信息的载体都可成为文献。 3、定义:凡是用语言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第一章绪论.ppt
- 2.1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ppt
- 1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管理.ppt
- 2.1化学能与热能.ppt
- 1第一章金融市场导论.ppt
- 1第一章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ppt
- 2.1《抵抗弯曲》2.ppt
- 1第六章-国际收支.ppt
- 2.1公民的义务.ppt
- 2.1城市空间结构.ppt
- 聚焦2025:在线职业心理咨询平台市场拓展与区域布局分析.docx
- 聚焦2025:在线职业心理咨询平台心理健康服务产业链上下游分析.docx
- 聚焦2025:城市供水设施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政策支持.docx
- 聚焦2025:国际教育交流项目中学生跨文化沟通技巧培养报告.docx
- 聚焦2025:可穿戴医疗设备市场潜力与技术发展研究报告.docx
- 聚焦202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项目管理报告.docx
- Java 2实用教程第7版 课件 第11章_JDBC数据库操作.pptx
- 聚焦2025:医药流通行业供应链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价报告.docx
- 聚焦202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政策研究报告.docx
- 聚焦2025:医药流通行业供应链可视化与成本控制创新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