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现代战争伦理及自我主体成长
后现代战争伦理及自我主体成长 摘要:美国当代作家本Ben Fountain)凭借《比利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A Novel)摘得美国国家书评奖的桂冠,并由著名华裔导演李安改编成电影。《比利
关键词:后现代战争伦理;自我主体成长;《比利
美国当代作家本Ben Fountain)凭借《比利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A Novel),摘得美国最具权威与声望文学奖项之一的“国家书评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的桂冠,并由著名华裔导演李安(Ang Lee)改编成电影,于2016年底上映。对于李安导演的这次新作,观众把所有焦点放在了技术――120帧/4K/3D。这几个数字或者说术语组合在一起,成为导演对于电影技术的一次飞跃式探索,可以说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技术,然而厚重深远,意蕴隽永的却永远是故事本身
美国文学中,从《红色英勇勋章》到《永别了,武器》再到《第二十二条军规》,美国的不少经典战争小说都可以从“成长”这一角度解读。血腥的战争使小说的主人公认识到生活的真实与残酷,加快了心智与人格的成熟,而同时,书写战争的作者试图向读者传达的一些深层次主题与矛盾对立――禁锢与自由、忠诚与背叛、勇气与牺牲、技术与人性、极权文化与个性等,引发读者深思。《比利(Catch-22),与凯文(Kevin Powers)的《黄鸟》(The Yellow Birds)、以及菲尔Phil Klay)《重新部署》(Redeployment)等当代反战小说相似,采用讽刺题材,运用各种娴熟的手法描写了战争的荒谬与制度的疯狂,解构了正义与爱国主义。在《比利
一、战争与成长的三层叙事空间
《比利事》的故事主角是一名19岁的得克萨斯男孩比利(Billy Lynn),他在加入美军步兵部队后,被派往伊拉克战场。2005年他和B班(Bravo squad)战友们在一次与敌军交火中大难不死、逃过一劫。凭借一场3分43秒的小战役胜利,阴差阳错地成为伊拉克战争中的国家英雄。为了展示伊战成果,布什政府把他们召回国,被邀请在一场橄榄球赛的中场休息时光荣亮相。让他们在感恩节那天的达拉斯牛仔队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时与碧昂斯(Bionce)等娱乐明星同台,同时向他们授予荣誉勋章。不过在这之后,比利
故事的叙事可以从三个层面解读,即真实残酷却恍然如梦的战场、美轮美奂却缺乏真情实感的橄榄球中场、以及意识与潜意识交汇的亦幻亦真的内心。三层叙事都是以战争形式呈现出来。这其中有客观血腥的战争景观,也有由主观臆想和幻觉主导的主观战争景观。主观战场上的激烈程度,?m非生死,却关乎着个人和作为美国士兵荣辱,信念和信仰的正确性
军队是一个相对封闭,缺乏个人自由,与俗世隔离,却处处受到监视和考验的地方;橄榄球中场亦是接受公众凝视和审视的时刻。美国橄榄球赛的中场秀,特别是决赛期间,如一年一度的“超级碗”杯(Super Bowl)职业橄榄球大赛,作为美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转播焦点,一直是各大品牌和广告商炫技的大舞台。12分钟的“中场秀”向来是一大看点,包括迈克尔Lady Gaga等流行文化和娱乐主角竞相角逐的战场;意识与潜意识交汇的内心,似乎是无关乎他人,只存于个体自我世界中的空间,然而却是外界事物对于主体的投射,反映到内心当中,形成复杂的内心状态。这部小说的中译名称目前主要有《漫长的中场休息》、《半场无战事》(台湾)、和贴近英文原著的电影版译文《比利场战事》[1]。前两者“无战事”和“休息”,毋宁译成“战事”,暗示没有硝烟却依然战火弥漫的人世间。三层叙事其实是互相影响和交织在一起的,这在叙事中也有表现。例如,中场表演时候的烟火和灯光,不断使比利回想起战场生死大战的惊心动魄;在于粉丝互动的新闻发布会上,比利依然在脑海中不断重现他在战争期间所经历的许多经验,包括一个同队队员的死亡,战争的随机性和恐惧,等等。在自我的建构中,种种危机和矛盾通过三个叙事层面的战争中表现出来
二、主体的危机与被凝视的“他者”形象的建构
比利是以出逃的姿态加入军队中,奔赴战场,作为成长危机之后的出逃与追寻的象征。他必须寻找意义,寻找成长的契机。小说第6章介绍了比利的性格,当他的家庭成员被展示出来的时候,读者能够看到这个支离破碎,观点差异的家庭如何塑造了比利的叛逆和无助的个性。表面上看,他的家庭并没有缺位,然而我们却发现他的父亲是下身瘫痪,极为沉默,并且有点民粹和父权思想;比利的母亲对子女也有掌控欲,她的姐姐漂亮、叛逆,思想先进,却因为一场悲催的车祸从最美的校花跌落成毁容的丑女,生活和未来陷落,深深打击了比利。比利于依恋的家和亲情的意像中,被迫分离出来。经历准姐夫的遗弃和背叛,极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