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三魏晋南北朝隋唐文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三 中华文明的鼎盛——魏晋南朝 隋唐文明 2C-9C 隋唐:6-9C 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 阶段特征:隋唐 一、魏晋南北朝 考点1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1)北魏统一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2)社会危机严重; 3)北魏社会在经济和文化上落后于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 据史书记载: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孝文帝改革导致鲜卑族灭亡 B.迁都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C.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D.否定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进步性 考点2 均田制 1、时间: 2、性质: 3、目的: 4、特点: 5、意义: 二、隋唐 1.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2.《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此记载反映出 A.唐朝时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B.四川成为唐朝重要的粮食产地 C.唐朝时长安地区经常遭水灾旱灾 D.唐朝时长安地区经济日益萧条 3.“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 行省制 D 内阁制 考点3 三省六部制 1、分工: 2、评价: 考点4 科举制 1、时间: 2、特点: 3、影响: 1、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六月下诏曰:“其诸州有抱器怀才不求闻达者,命所在长官访名奏闻。武勇者具言谋略,文学者指陈艺业,务求实用,以副予怀。”此诏 A.指陈举才的弊病,责令改正 B.强调地方官举才要务实 C.指出地方举才的优点,加以发扬 D.强调地方官举才要宽泛 2、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他们珍藏着当地官员前来恭贺其祖先时赠送的条幅,上写着:“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这幅对联提到的“少年”可能 A.因门第显赫而在“乡举里选”中脱颖而出 B.通过科举考试“状元及第” C.因少年成名而备受中正官亲睐 D.最早可能生活在唐代贞观年间 3、“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披冠带”的现象源于我国哪一项选官制度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考点8 时代变迁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 1、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图1《洛神赋图》局部 图2《天王送子图》 图3《窦娥冤》 图4京剧《杨门女将》 A.图1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以形写神”的特征 B.图2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 C.图3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 D.图4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2、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在中国某个朝代中,皇帝颁下诏书,一个官员反对这个命令,并在诏书上写下他的看法。其他官员赶忙劝阻,认为这对皇帝不敬,但这位官员表示这是法律赋予他的职责。皇帝知道此事后,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嘉许他能防范诏敕可能发生的错误。这个故事最可能发生在何时? A.两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 教科书描述某一古都:“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一百万,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如果有机会拜访这座城市,你会因为众多的佛寺而感到震惊。宴会上常可看到外国女子组成的乐队,坐在骆驼背负的平台上表演,演奏着类似吉他的琵琶。”这最可能是哪一座 都城? A.东汉的洛阳 B.唐

文档评论(0)

jtxs87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