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龙泉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地测科 二○一四年三月 龙泉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一、概况及开采现状 矿井水灾是煤矿常见的一种灾害。随着煤矿企业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深入,矿井水害成为继瓦斯事故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另一主要灾害。 为了贯彻落实好《煤矿安全规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家煤监局出台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省政府出台的“十二条”规定,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及财产的安全,特结合我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地面与井下、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探、防、堵、截、排”等相应的措施。因此编制地质防治水中长期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要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轻重缓急,抓好防治水工作,要严格检查,堵塞漏洞,防患于未然,确保整个防治水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使防治水规划落到实处,水害得到有效防治。 截止2014年初,本矿(龙泉煤矿)+495m水平以上水平已开采完毕;+420m至+495m水平部分也已开采完毕(南北一、二石门的煤已开采完);+340m至+420m水平的煤尚未开采。技改核准采面为1122综采工作面;掘进有1115机、风巷,现也正在抓紧布置中。 二、水文地质 (一)井田水文地质概况 井田地处华蓥山主峰宝顶之东南坡,龙王洞背斜南段东翼,地貌形态属侵蚀剥蚀岩溶中低山地貌,地形起伏与地质构造保持相对一致的特征,最高峰奶子山,海拔1092m,一般山脊海拔1000m左右,山脉走向N30°E,呈顺向坡,东缓西陡,愈往翼部地形愈低,东翼八字桥标高317m,可视为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 区内无较大地表水体,东翼以五条横向常年性流水溪沟,呈树枝状切割各地层,汇集了周边地表水、地下水流出区外,其中以北侧灌子沟和5勘探线清水河(崩石岩沟)流量较大,分别为101.80~201.73L/S和17.32~68.00L/S。赵家沟及7勘探线两侧两条溪沟流量较小。五条溪沟均袭夺背斜西翼直至三百梯向斜轴附近的地表水,由西向东迳流。 三叠系和二叠系各石灰岩含水层大片裸露,约占地表总面积的60%左右,含水层与含水层之间有隔水层相间(各地层含水特征见插表5-1),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良好,东翼地层因倾角较缓受大气降水补给宽广,故含水性较强。泉水类型以岩溶裂隙泉为主,流量动态变化较大,表5-2列出了本区35个泉水调查汇总情况。本区水质一般为低矿化度的HCO3-Ca型水(见水质分析汇总表5-3,共9个样,07号无化验结果,高滩煤矿样异常,是矿坑水样)。地表岩溶发育,背斜东翼岩溶占调查区总岩溶的72%,飞仙关组四段和嘉陵江组一、二段中的岩溶占调查区岩溶的80%,岩溶类型以垂直发育的落水洞,漏斗溶洞为主,占调查总岩溶数的82%(详见岩溶调查汇总表5-4,共22个岩溶调查点),愈趋深部岩溶作用愈弱,据7个钻孔所揭露的长兴组及龙潭组而论,在孔深300m以下未发现岩石受溶蚀迹象,最低发育标高5-1孔为+504.04m,基本与当地侵蚀基准面标高一致。推测在标高+400m以下含水性极弱。 (二) 矿坑充水因素分析 1、 含水层的含水性 井田范围内诸含水层中,嘉陵江组各段与飞仙关组二、四段石灰岩含水层,因远离煤系地层及煤层,对矿坑充水无影响,或影响甚微,现就对矿坑充水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含水层叙述如下:见表1-2-1。 表1-2-1 地 层 含 水 特 征 表 层位 厚度 (m) 岩性性质 泉水 个数 总流量 (L/S) 标高 岩溶 个数 标 高 含水类型 含水程度 最低(m) 最高(m) 最低(m) 最高(m) T2L 230.37 石灰岩、钙质泥岩 3 46.10 380 392 1 402 402 岩溶裂隙水 中等含水层 T1j3+4 144.64 石灰岩 0 4 752 778 岩溶裂隙水 较强含水层 T1j2 108.18 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 5 22.21 625 749 12 717 782 岩溶水 强含水层 T1j1 268.20 薄层石灰岩 4 43.56 540 1050 16 455 932 岩溶水 强含水层 T1f5 38.39 钙质泥岩 0 0 隔水层 T1f4 156.35 厚层石灰岩 5 23.89 554 969 20 835 1005 岩溶水 强含水层 T1f3 141.98 钙质泥岩 3 1.51 955 1018 0 隔水层 T1f2 44.12 泥质灰岩、钙质泥岩 6 3.28 670 1026 0 裂隙岩溶水 中等含水层

文档评论(0)

eair02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