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政策论证与政策形成99
政策對談與政策論證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不會過份拘限於僵化的「論證結構」,而將焦點放在權力與洞察力的交互運作之間如何找到真實的政策意義。 * 共識型政策對談(consensual discourse):係指參與辯論者具有共同的目標與價值;這種情況通常是專家與社區民眾對於某項公共政策主張都有「共識」,沒有爭議。 衝突型政策對談(adversarial discourse):係指價值與目標是相互衝突的;這種情況可能是專家本身具有共識,但民眾並不認同或有不同主張,這就是一種衝突型的對談。 * * * 如何將政策分析結果以具說服力的方式向主雇或政策利害關係人加以表達,乃為公共政策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著名的耶魯大學公共政策學者梅瓊(Majone, 1989: 1)曾指出:「政客知之甚詳,但社會科學家卻經常忘記,公共政策是語言所構成的,無論是書寫的或口語的,在所有政策過程各階段中,辯論是其核心。」 * 好的政策其目標能夠經得起質疑、其假設經得起考驗、其方案經得起比較;唯有經過這樣批判、質疑與辯論的過程,公共政策的價值,是否真的於民有利才能顯現出來,這就是政策論證的精義 政策分析家其實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問題解決者(a solver of problems),而應該要將自己看成是政策論證的製造者(a producer of policy argument)。其責任是陳述主張、評估假設、批判價值等;要能運用政策宣導途徑(policy advocacy),以及各種不同的宣導管道或方式,進行多元倡導(multiple advocacy),其所主張的公共政策才經得起挑戰與辯論,充分受到民眾的支持。 * 一、批判決策論(decisionism): 決策論的主要論點是:理性決策者可根據理性原則,蒐集所有與公共政策相關的資訊,運用科學分析方法,排列目標的先後順序,設計完整的政策方案,評估備選方案的後果,以預測方案可能出現的成果。在方法論上,他們運用管理科學、經濟學、作業研究、線性規劃等量化決策工具,希望透過精準的計算,以選定一個最理想的政策方案; * 二、批判決策論(decisionism)的缺點: (一) 目標先後順序之排列與政策方案的系統設計,難以取捨,優劣也很難評估。 (二) 忽略政府部門之間相互衝突的認知與利益,單一政策制定模式受到應用上的限制。 (三) 過份強調政策結果,忽視獲致結果的過程。 * 三、肯定政策分析的法庭學研究途徑(forensic approach of policy analysis) 政策分析家是一位政策論證的務實製造者,就像一位律師一樣,而非如工程師或科學家,他是法律辯論的專家, 他的基本任務是政策辯論,而非數學演算;是精闢地質疑假定、製造與評估證據;手中隨時掌握許多證據; 從許多不同的資料來源中引伸出他的政策主張,俾能有效地與社會民眾溝通。 * 政策分析的辯論途徑(the argumentative approach of policy analysis) 說辭性的權力乃是政策分析家主要的功能,他要像法庭律師一樣,以交互盤問的方式將證人證詞之真偽予以揭露,並且設法說服陪審團及法官的過程,基此,有人將這種途徑稱為政策分析的法庭學途徑。 * 雷恩(Rein, 1976):政策分析最關心的是說故事,將政策所涉及的複雜事件,以說故事的方式加以詮釋,設法讓聽故事的民眾了解、喜歡,甚至是支持; 基此,政策分析絕對無法進行對與錯、真理與虛偽的科學理性分析;在現實世界中,不同世界觀、意識型態所產生的政策爭議,基本上是很難加以解決的。 因此,他認為「諮詢的提供與社會政策的設計都像是說相關的故事」 。 * 巴黎士與雷諾斯(Paris and Reynolds, 1983): 政策辯論基本上是意識型態的建構(ideological constructs),他們提出三種足以驗證政策辯論內容是否有效的三種標準: 一致性(consistency):故事本身所談論的價值與行動,是否具有邏輯的一致性? 相符性(congruence):故事本身是否有客觀的證據,足以支持故事的正確性? 可信服性(cogency):故事的建議是否可行 ? * 費雪與佛列斯特(Fischer and Forester, 1993: 2)指出:政策分析與計畫是辯論的實際過程,包含兩項挑戰:第一、分析:也就是想要辯論的政策是什麼?第二、說明:政策的辯論者如何讓民眾知悉政策內容,並且接受其正當性。 當民眾評論政策辯論之主張是否具有正當性時,通常從兩個角度來評論:第一、從政策本身的實質內容去看,該項政策主張是否為理性正確(rationally sound)?第二、從政策辯論者所處的環境系絡來看,該項主張是否具有政治的敏感度(politically astut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