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即墨市古县
2017-6-13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即墨市古县衙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概念规划
the conservation concept plan for the Historical District of Guxianya, Jimo
2017-6-13
概况 区位条件
规划区位于即墨中心城区的老城区,东临经济开发区,西靠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南到墨水河,总面积为88公顷。
即墨是山东半岛上一个古老的地方,是青岛市北面辖县之一,目前被定位为 “大青岛重要一极” 。
2017-6-13
“千年古城,百年青岛”,即墨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辉映古今,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优势;
作为山东省唯一遗存最完整的三堂古县衙——即墨古县衙及所在街区,既是即墨市文脉的核心区,也是青岛市历史的渊源地。
概况 研究背景
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
2017-6-13
规划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正面临着均衡化解的挑战;同时历经沧桑的古县衙历史街区的特色风貌也正面临着消解的危机。……
概况 研究背景
特色风貌面临消解的危机
1952年古城垣被全部拆除;1956-1958年古城牌坊、阁楼、明清石坊全部拆除
内部特色风貌
外围景观
2017-6-13
许多年纪大的人都经历过即墨古城,记忆犹新
民间人士出图册,呼吁古城保护
古城图片展引起较大关注
概况 研究背景
民间保护呼声很高
2017-6-13
农村居民构成以老年人为主,旧村老龄化的趋势将不断加剧;
年轻人和高消费群体不断向外迁移。
概况 面临问题
功能构成相对单一导致缺乏活力,部分地区开始出现衰退
城乡二元的社会文化结构,存在管理和融合的困难
城市向西发展,偏离城市重心
政策与市场机制的滞后
8个村委和2个居委会共同管理;
旧村数量较多,大部分居民的生活习惯、文化风俗仍保留着较浓的农村色彩。
规划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2017-6-13
甲方态度
2017-6-13
2、保护规划
认识本地段的价值
在规划区范围88公顷,识别真正有保护价值的区域?
梳理从模糊到清晰的认知过程?
关键问题:
应对 保护规划
常规问题:
城市紫线划定及管理措施
历史环境保护
建筑风貌保护
建筑高度控制
2017-6-13
解读 历史演进
2017-6-13
二、甲午战争解放前的即墨城(1895-1948)
这一时期即墨城市发展基本上处于一个社会动荡时期。
■ 即墨古城“城和厢”的双元格局的空间结构并未打破,依然沿袭清朝晚期的结构, 城区内部依然保持传统街巷的格局特征。
■ 出现新的城市功能要素:体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特征的银行、工厂,及教堂等设施。
解读 历史演进
1936
2017-6-13
三、解放后的即墨古城(1949-2006)
即墨城市发展基本上处于一个社会制度巨大变革时期。
■ 社会制度变革导致“城厢”双元的空间格局被打破,古城要素的大面积消亡。 (1952年古城垣被全部拆除;1956-1958年古城牌坊、阁楼、明清石坊全部拆除)
■ 在空间形态上,原“关厢”同其他地区连片发展,但原 “城” 的部分街巷格局和民居得以延续。
■ 在城市发展重心向西偏离的背景条件下,原“城”范围并未进行过多的开发和建设,基本维持解放后初期的城市格局。
解读 历史演进
1993
2006
2017-6-13
解读 历史演进
1936
1644--1894
1993--2006
2017-6-13
解读 要素分析
一、风水格局
关于即墨城选址及其山水形胜,清同治年间的《即墨县治》记载颇详,谓即城“东腋沧海,南面华楼,西襟马岭,北负灵山”,准涉河(墨水河)抱城于南,远西河(横河)抱城于西,呈“金城环带”之势,形势特佳。
风水格局在即墨古城空间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作为始终稳定的背景,是目前“古城” 区别于其它地方的重要特征之一。
作为风水要素之一的墨水河,其功能发生变化:
河滩集市的经济功能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
2017-6-13
二、街巷格局
古城的街巷格局保持较为完整,尺度比较宜人,但部分街道发生了尺度和材质的变化,且街巷上所承载的“街”功能发生变化。
城区的街巷格局是原古城延续至今最重要的脉络和肌理,是老城格局继续延续下去的重要支撑,否则,老城就会同其它地区一样,没有什么分别。
解读 要素分析
2017-6-13
解读 要素分析
三、中央轴线
作为传统城市建设特征最明显的中轴线,已经失去了传统中轴线的政治内涵。轴线上原有的牌坊等已经拆除殆尽,轴线仅仅成为了一条存在的交通通道,作为突出君子之威的“轴线”,其实质意义已经不复存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印度复兴背景下的龙象共舞.ppt
- 厂区道路交通安全.ppt
- 厂房加固施工方案.doc
- 印刷色彩管理曲师大.ppt
- 历史 必修三 模拟试题.ppt
- 即事感怀诗鉴赏.ppt
- 历史_知识点总结笔记.doc
- 历史 苏俄.ppt
-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ppt课件.ppt
- 危重患者感染控制课.ppt
- 2025年中国锻铁围栏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椭圆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无蔗糖原味豆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泛在电力物联网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制袋机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智能除垢型电子水处理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甘肃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1年中国干海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全铝图解易拉盖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人造毛皮服装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