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单元第4课【北京】同步说课课件:26张.ppt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单元第4课【北京】同步说课课件:26张.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单元第4课【北京】同步说课课件:26张

*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说课流程 说教学理念 说专题地位 说学情 说教学反思 说教学过程 1,尽量原始客观的史料 2,识读、理解、判断 4,考核再认知与判断 效果:提升识读与判断信息的能力,锻炼表达能力 历史: 3,认识,情感与价值观 1,实验(公理、或者现实中某一问题的建模) 2,推理演算 4,考核再应用 效果: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综: 3,共识(结论) 高考题模式的特点: 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 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临场通过对材料的阅读才知道: 刺史的作用除了“监察”还可以抑制地主“豪强” 1,实验(或某一公理) 2,推理演算 4,考核再应用 效果: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 3,公式(结论) 1,尽量原始客观的史料 2,识读、理解、判断 4,考核再认知与判断 效果:提升识读与判断信息的能力,锻炼表达能力 历史: 3,认识,情感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高考更注重对 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此一维目标的考察。 也即高考的过程就是学一新知识的过程 ——要求学生掌握的是该一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唐长安崇仁坊)“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觉,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北宋·宋敏求·《长安志》·卷八·《崇仁坊》) “宋朝以前……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高中历史必修二人教版第13页 我们得到的信息是:1,“夜市”的出现不应该早于宋朝 2,生活区中不应该有“市”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唐·杜荀鹤) 我们得到的信息是:1,唐朝长安等地出现了夜市而且非常繁荣(人民版教材亦有说明),但是是不是一定在唐朝就出现了呢——不得而知。2,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这种现象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也不能确认。 我们试想:如果高考题以这两段古文字为材料怎么办?问学生从中获得的信息时,学生敢不敢去设想,在宋以前就有了“夜市”和在生活区中就有了“市”了呢? ——他们是该信任教材还是该信任自己从材料中获得的信息? 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 伽利略之前,谁敢怀疑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之前,谁敢怀疑牛顿…… 那也就是说,你不能保证你让学生接受的知识一定都是“正确”的, 既然如此,我们就只能让学生知道这些教材上的知识是如何来的,教材编者编采的材料与本专题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找出教材编者任何一句话的逻辑性即可:它就是这么来的。 而不是说,以强迫的姿态告诉他们:这是重点,你就应该“背下来”。 教学理念: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特点: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判断负责 特点: 教着累,而且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结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候让你狼狈不堪,甚至有损你“满堂灌”老师的尊严 新课标下教材、教师、学生应该扮演的角色 教材 教师 学生 教材的任务是围绕课程标准,确定教学模式(我们采用的是专题教学),组织采编一些尽可能准确、客观、原始的第一手材料,论证每一个专题,每一个知识点。 原则是:语言表达要通俗易懂。 辅助学生学习、讨论材料(教材)与专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多采用学案式教学 原则是:设问要精确,注意引导。 阅读教材(材料),理解教材(材料),体会教材(材料)与专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原则是:1,不盲从材料但要尊重他人目力所及而编写的教材。即,纵然你可以找到推翻材料的更精确的材料,也请你暂时以教材编写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是如何根据他们所看到的材料而得出的结论。培养逻辑思维,锻炼阅读、组织与表达能力。 2,无重点:除个别专有历史名词需要识记外,没有需要硬性记忆的结论,所谓要考的重点内容,主干知识是没有的。 换句话说,你可以质疑,但是,先要学会理解别人的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思……毕竟还是学生。别人的话你都不懂,都一知半解,你还希望别人怎么去充分尊重你所说的话,所表达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史料 2,识读、理解、判断 4,考核再认知与判断 效果:提升识读与判断信息的能力,锻炼表达能力。 历史: 3,认识,情感与价值观 课堂教学的理想模式:如何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2,2、3、4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 1,教材、任何可以形成文字表述的人、事、物(以学案形式呈现) 本专题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专制主义中央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