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官场圣人范仲淹(连载12)
官场圣人范仲淹(连载12) 第六章 雄心万里
毛遂自荐
乾兴元年(1022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位25年的真宗皇帝驾崩,享年55岁。现年13岁的仁宗赵祯即位。刘太后垂帘听政,曾举荐神童晏殊的张知白升任为尚书右丞、枢密副使
范仲淹对张知白这个人还是有所耳闻的。此人为人正直,为官清廉。虽然身份显贵,却生活节俭如同出身低微的读书人一般。景德元年(1004年),就是时任江南安抚使的张知白听说14岁的晏殊5岁就能作诗后。遂将晏殊以神童的身份推荐参加殿试的。由此看来。张知白不但为官清正廉洁。而且还是一个识才爱才的伯乐
因此,张知白升任为尚书右丞的消息对于报国心切的范仲淹而言?O为重要,已过而立之年的他感觉自己的伯乐终于出现了。同时他也觉得自己不能继续再等待下去了,他要主动寻求机会,看准时机毛遂自荐
于是,在西溪盐仓任上的范仲淹满怀信心地给张知白写了一封自荐信《上张右丞书》――
乾兴元年十二月,文林郎、试秘书省校书郎、权集庆军节度推官、监泰州西溪镇盐仓范某,谨斋戒选日,裁书拜于右丞阁下。某闻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伊尹之心也。伊尹之心,哲人传焉,故贤贤相与,其道不息,若显若隐者,则惟时尔。使伊尹之心邈乎无传,则贤贤相废,来代以降,岂复有致君尧舜、觉天下之后觉者哉!今有施阿衡之才之道,而将博其传者,可无眷眷以求其人乎!有服膺仁义,亲逢圣贤,而未预其传者,可无徨徨以听於大人之门乎!敢斋戒以辨之
恭惟右丞,维岳降神,仪我华旦。文以鼓天下之动,学以达天下之志。始乃育大节,历小位。艰难备思,造次惟道。践七谏之清列,奉万枢之密府。奏议森乎朝听,顾问沃於天心。早以位峻中司,礼严百辟,人神协赞,贰于台宰。邴侯之问,系乎惨舒;叔相之才,著於礼乐。而常居以正色,动惟至诚。名可巽而道不可屈,怀可卷而节不可降。故昨让庙堂之高。回星象之度。能轻人之至重,易人之至难。故道清朝廷,名高泰山,盖尽美矣。然我宋重明累圣,与周比隆,贤人之业,宜卫社稷。当复正荧煌之座。为万邦之休光,四海之景福。此右丞之才之道之万一也
天下才士,莫不稽颡,仰望光明,但仲尼日月之阶,难为其升尔。某何人也,可预陶甄之末?其大幸者,生四民中,识书学文,为衣冠礼乐之士;研精覃思,粗闻圣人之道。知忠孝可以奉上,仁义可以施下。功名可存于不朽,文章可贻於无穷。莫不感激而兴,慨然有益天下之心,垂千古之志。岂所谓不知量也。又昔人云,一卷之书,必立之师。岂天下之道,无从而正之,而可得其指要乎!
某所以鸡鸣孜孜,望其有获於此。而当世大君子,以某雕虫之技而怜之者有矣。未有谓某之诚,可言天下之道者。今复吏于海隅葭菱之中,与国家补锱铢之利,缓则罹咎,猛且贼民,穷荒绝岛,人不堪其忧,尚何道之可进!自惜属文未达,见书未博。三十为学,未获事大贤人之师;周旋其心,未能受大君子之道。其愚不已,尚徨徨乎听於大人之门。恭惟右丞,播洪钧之仁,矜其下肖,以一言置于左右。至於稼穑之难,狱讼之情,政教之繁简,货殖之利病,虽不能辨。亦尝有闻焉,似可备俊之末议,且使朝夕执事於前,观之可否。如得其诚,愿预教育。然后天下之道可得而明,阿衡之心可得而传。使某会遇之日。有益於当时,有垂於将来,乃右丞之道传传而不朽矣
昔郭隗以小才而逢大遇,则燕昭之名于今称道。黄公,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授帝师之道者,岂以孺子而舍诸?智愚不同,人则然矣。先民有言日,希圣者亦圣之徒也,此庶几于万一。然干犯台严,无任狂越战兢之至。不宣。某再拜顿首
范仲淹不仅在这篇自荐信中倾诉了自己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还表达了自己愿意拜于张知白门下的诚挚之意。以及渴望为国效力的真实想法。洋洋洒洒千余言一气呵成,不为别的,只希望能够得到张知白的举荐和提携。“贤贤相与”,共同为国效力,为民谋福
范仲淹原以为张知白会像当年举荐神童晏殊一样举荐自己,没想到他满怀信心地把自荐信寄出去后却石沉大海,毫无回应,连个泡都没冒
被泼了冷水的范仲淹这才觉得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做法幼稚可笑,简直就是无知者无畏,竟然敢给张知白写自荐信毛遂自荐。想想人家堂堂的尚书右丞,日理万机的朝廷要员。哪有时间搭理你区区一个从八品芝麻官?像你范仲淹这样的小官吏在整个大宋多如牛毛,你又怎能轻易进得了人家的视线?就算你再有能力、有抱负又如何?堂堂大宋,人才济济,多你范仲淹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也不少!
这么想着,范仲淹的心里有些失落。想到自己的前程未来,他似乎找不到出路,看不到方向,甚至感觉自己像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行走。不知道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他这才真正理解当初杨日严离任时的心情,难怪杨日严那一夜借酒浇愁,酒后吐真言,发了很多牢骚。想想杨日严,再看看眼下的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失意的心情确实不好受
短暂的失落过后,范仲淹并没有彻底灰心。他在想,不管受不受到重用,既然人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