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王朝国号名称的由来.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国号名称的由来 山东省滕州市滕北中学 隋家奎 邮编:277500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建立过许多王朝。据台湾柏杨先生考证,从黄帝到溥仪共有八十三个王朝。这些国家政权国号名称的由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种。 一、以初起的地名为国号。周人的祖先古公亶父,为躲避戎狄的侵扰,率族人迁到歧山下的周原,开始定居下来,发展农业,建造都邑,设官分职,建立强大武装。周原成为周人的发祥地,故以“周”为族名和国号。 二、以封地爵邑为国号。如商朝的始祖契曾助禹治水有功,舜任命他为司徒,封于商,故以“商”为族名和国号。先秦时期的诸侯国大都是以封邑为国号。如鲁、齐、燕、卫、宋、晋等。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后周封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城。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定国号为“宋”。 三、以封号为国号。秦朝灭亡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以“汉”为国号。213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216年,晋封为魏王,220年,曹操病逝,子曹丕袭位。同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定国号为“魏”,史称曹魏。263年,魏封司马昭为晋公,不久,晋封晋王。司马昭死后,子司马炎袭位。265年,司马炎篡魏,定国号“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是以封号为国号。刘裕东晋封宋王,萧道成宋封齐公,萧衍齐封梁王,陈霸先梁封陈王。杨坚的父亲杨忠曾跟从北周太祖宇文泰起兵,封隋国公,杨坚袭位。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周静帝自立,定国号为“隋”(原来为“隨”字,杨坚认为作为国号带“辶”不吉利,遂去掉“辶”)。李渊的祖父也是北周的开国功臣,封唐国公,李渊袭位。618年,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五代十国的建立者大多数是武夫悍将,多数是以封号为国号。后唐的建立者朱温,唐封梁王;后晋的建立者石敬瑭,后唐封晋王;吴的建立者杨行密,唐封吴王;吴越的建立者钱鏐,唐封吴越王;楚的建立者马殷,后梁封楚王;闽的建立者王审知,后梁封闽王;前蜀的建立者王建,唐封蜀王;后蜀的建立者孟知祥,后唐封蜀王;南平的建立者高季兴,后唐封南平王。党项首领拓跋思恭曾参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赐姓李,封爵夏国公;北宋初封党项首领李彝兴为夏王。1038年,元昊称帝,以“大夏”为国号,因位于西部,史称西夏。 四、因袭前代国号。有的为后续政权,为了相区分后人在国号前加上前、后或东、西、南、北。东周是西周的继续。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仍延用原来的国号。光武帝刘秀以中兴汉室为标榜,仍以“汉”为国号,史称东汉。东晋和南宋分别是西晋和北宋灭亡后皇室南迁建立的后续政权。 有的以前代某王朝的宗室后裔自居,用以抬高身价。如五代十国时期的李存勖自以为继唐而有天下,故国号“唐”,史称后唐;刘知远自称汉宗室后裔,故国号“汉”,史称后汉;郭威自以为是周虢叔的后代,故国号“周”,史称后周。 五、国号名称具有文字意义。元朝的国号取自《易经》中“大哉乾元”,定国号为“大元”,意为“大的开始”。 明朝的国号源出“明教”,取“光明”之义。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利用白莲教宣传组织起义,宣传“明王出世”,光明将战胜黑暗,拟起义时称明王。1355年,刘福通迎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至亳州,尊为小明王,国号宋。朱元璋曾参加红巾军大起义,他很讲究策略,为避免树大招风,他在形式上一直对小明王保持臣属关系,接受韩林儿的官职封号,使用的是宋政权的龙凤年号,打的是红巾军的红色战旗;占领婺州时他又树起“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的大旗。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定国号为“大明”。 1636年,皇太极去汗号称皇帝,改国号“金”为“大清”。其意为“一者可以免除汉族人民由于对历史上金朝的厌恶而对后金产生的厌恶心理。二者可以假借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实现皇太极以清代明的政治抱负。按照传统的五行相尅的理论,‘明’含有火的意义,‘清’ 含有水的意义,水能尅火,这样以清代明就有了理论上的根据。”(《中国通史讲稿》中册266页

文档评论(0)

gdme4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