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县蚕茧低产原因及对策
康县蚕茧低产原因及对策 摘要 蚕桑生产是康县农业的传统特色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历史,但由于饲养和管理等因素造成蚕茧产量低。为了稳定发展康县蚕桑生产,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针对康县蚕桑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利于加快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蚕农增收
关键词 蚕茧;生产现状;低产原因;对策;甘肃康县
中图分类号 S8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222-02
1 康县蚕桑生产现状
1.1 基本概况
康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康县农业特色产业之一,具有育苗、栽桑、养蚕、缫丝等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茧丝绸产业链。特别是在县委十届四中全委扩大会议确立了“南茶北桑,特色立县”战略和“把好的做大,把大的做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产业开发思路之后,蚕桑产业开发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县蚕桑生产稳步发展。全县桑园面积累计2 746.7 hm2,饲养蚕种6 800张,平均张产24 kg,总产茧163.2 t
1.2 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县蚕桑生产中推广了100%小蚕共育、70%~80%的方格簇技术,并在养蚕技术普及上已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生产中蚕茧单产低、质量差。通过调查发现,在饲养和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致使康县养蚕产量与质量不理想
2 蚕茧低产原因分析
2.1 养蚕农户零星分散,未形成规模
据对全县12个乡镇256个村1.2万户的蚕农进行调查统计,年养蚕1张以上的农户有6 400户,占养蚕户的55%;其余养蚕户分别有1/2张、1/4张、1/8张,户均养蚕1.5张。户均收入仅391元,除去蚕种、蚕药等的投入,收入甚微,从而造成蚕农在生产上粗放经营,使投入、产出比重失衡[1]
2.2 技术力量薄弱
虽然康县养蚕历史悠久,但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出现了以妇女和老人、儿童为主的养蚕队伍。该队伍文化素质低,缺乏科学养蚕知识,加之地区经济贫困,科技专业人员少,科技普及和投资非常薄弱,给蚕桑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来困难
2.3 不重视投资
有些农户养蚕多年,只养蚕不投入,蚕室、蚕具简陋,人蚕共室现象仍然存在,除沙仍采用手工方式进行,不用蚕网。操作粗放,造成蚕体创伤,病毒经创伤侵入蚕体而感染蚕病。部分蚕农不提前买药消毒防病,蚕有病时才忙于治疗,以及蚕体蚕座消毒不及时,造成蚕座感染[2]
2.4 桑园管理粗放
全县桑园面积2 746.7 hm2,但年养蚕只有6 800张。桑园不进行培肥管理和修剪,3~5年仍不能投产,有的甚至未投产已成“老头桑”。低产桑园没能发挥效益
2.5 常规技术推广应用未落实
2.5.1 没有达到规范型小蚕共育。康县小蚕共育推广较早,但与蚕桑发达省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并存在以下问题:养蚕前消毒工作不彻底,没有在收蚁前7~10 d按“三天五步系列消毒法”进行;蚕种补催青遮黑处理不严格;共育期间温湿度控制不严格(加温设施需改进);未按适龄期采摘桑叶;切叶不标准,蚕座面积过小,不注重超前扩座
2.5.2 只重视蚕前消毒,不重视回山消毒。许多蚕农养蚕前消毒,但售茧后未进行回山消毒,造成下季养蚕病原积累、蚕病暴发。做好回山消毒是防止病原体扩散的有效措施。售茧结束后,清除蚕沙进行沤肥,用强氯胺对蚕室、蚕具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对于使用完的方格簇用火燎浮丝,再用4%福尔马林稀释液进行喷雾消毒,后用塑料布包折,在阳光下晒3~4 h晾干后捆扎放置在无污染、干燥通风处备用
2.5.3 3龄蚕分户饲养温湿度得不到有效控制。3龄蚕是介于1~2龄小蚕期和4~5龄大蚕期之间的过渡时期。蚕农普遍用自然温度?养3龄蚕,一般温度较低,多数在20 ℃以下(康县1~2龄蚕一般实行共育到3龄第2次给桑后发放到农户家中饲养)。究其原因如下:蚕农不了解3龄蚕适温的重要性;低温下的3龄蚕食桑缓慢,龄期延长,增加感染蚕病机会,有的农户把蚕领回放到炕上,任其升温超过30 ℃,致使蚕儿发育加快、体弱,是引起脓病暴发的原因,因而应让蚕农认识3龄蚕饲育温湿度的重要性,3龄蚕的饲育温度应当为25.5~26.0 ℃,干湿差为1.5~2.0 ℃。在此条件下蚕儿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生长发育快,体质健康[3]
2.5.4 眠起处理不当。不少蚕农对将眠蚕、眠蚕、起蚕、青头蚕等特征辨认不清,用饲养时间和蚕是否活动来判断蚕是否入眠,容易把将眠蚕认为是眠蚕或是把低温不动蚕误认为眠蚕。眠起处理最重要的是掌握适期让蚕农能分清眠蚕、将眠蚕、青头蚕、起蚕等。一批蚕必须有50%的蚕入眠才能止桑,90%蚕入眠方可撒干燥材料,然后加提青网提出青头蚕,网下的蚕进行眠中保护。提出的青头蚕给桑饲养,然后放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应用型本科高校统计预测及决策课程教学改革探究.doc
- 应用型民办高校“科研反哺教学机制”架构建设初探.doc
- 应用型高校翻转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究.doc
- 应用多元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效率.doc
- 应用情境教学法,优化英语词汇教学.doc
- 应用情景模拟法创新《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doc
- 应用慕课提升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调查探究.doc
- 应用技术型院校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究.doc
-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下企业实践模式探索及探究.doc
- 应用控制图评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铜不确定度.doc
- 贵州贵州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研优卷).docx
- 河南南阳师范学院2021年招聘25名硕士研究生冲刺卷一(附答案与详解)及答案详解(名校卷).docx
- 陕西延长石油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所属单位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必刷).docx
- 贵州民航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含答案详解(基础题).docx
- 广汉市2025年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125人)考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邢台市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附答案详解(实用).docx
- 新华保险总部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招聘笔试题库含答案详解(预热题).docx
- 贵州苔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含答案详解(b卷).docx
- 广汉市2025年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125人)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题).docx
- 贵州城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实用).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