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VIP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 国医大师力荐的经典 中医研习的“新华字典” 书名: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书目等信息见下表) 责任编辑:孟旭浩 开本:16开 纸张:轻型纸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序号 书名 ISBN 主编 字数 (万字) 定价(元) 1 黄帝内经素问译注 978-7-300-11516-0 傅景华 60.8 158 2 景岳全书译注(全六册) 978-7-300-11515-3 王大淳 347 588 3 金匮要略心典译注 978-7-300-11514-6 张清苓 32.2 68 4 脾胃论译注·刘涓子鬼遗方译注 978-7-300-11513-9 王庆其 陈彤云 32.1 65 5 诸病源候论译注 978-7-300-11512-2 张民庆 104.1 188 6 古今医案按译注 978-7-300-11511-5 李俊龙 101.2 185 7 神农本草经译注·难经译注 978-7-300-11510-8 张树生 包来发 34.3 68 8 医方集解译注 978-7-300-11509-2 田代华 李怀芝 67.4 135 9 脉经语释译注·濒湖脉学译注 978-7-300-11508-5 王洪琦等 40.8 78 10 中藏经译注·素问玄机原病式译注 978-7-300-11507-8 孙光荣 袁思芳 30.1 62 11 妇人大全良方译注 978-7-300-11506-1 徐岩春 81 160 12 金匮要略方论译注·小儿药证直诀译注 978-7-300-11505-4 汤一新等 38.8 75 ◎ 丛书介绍 中医是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多经典的中医古籍则是中华古代医学的智慧结晶,是极为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本套丛书收录中医古籍名著17部,皆为中医古籍经典,字数总计近千万。其编委、译者均为国内权威的中医专家,其中许多出身名门世家,不仅具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及实践经验,而且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精深的传统文化造诣。在我国,如此大规模的出版中医古籍,如此高水平的编译者队伍,如此完备详尽地翻译与注释古籍医典,都尚数首次,这也必将填补我国目前中医古籍编译的空白,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 本书卖点 权威性:丛书选取传统中医最有代表性的经典古籍著作,并由国内顶尖中医专家编写。 2009年6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30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老专家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本书专家顾问委员会共有10人入选。 编写体例完备性:本套丛书的编者不仅做出全部的文白对照,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给出了详尽的注释和解读,对于全面、准确的理解原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书为文白对照本,正文内容主要有文、白、注、按四种形式。文:古籍原文;白:白话译文;注:疑难注释;按:编者按语解读。 通俗易用性:国内目前同类书籍多为注释版或影印版。不仅阅读困难,且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使得许多中医爱好者望而却步。而本丛书采用现代人习惯的横排双栏,全书文白对照,不仅方便阅读,更大大降低了学习中医古籍的文言阅读门槛。 工具书性:由于选取书目皆为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译注》、《金匮要略心典译注》等都是中医理论的奠基性著作,是中医研习的必读书目。因此,篇目的奠基性、编写的权威性、编写体例完备性以及通俗易用性等特色,使得本丛书又具备了工具书的性质,可以说就相当于中医研究领域的“新华字典”。 ◎ 读者定位 ★中医从业人员 ★中医学院在校学生及中医自学自修者 ★中医爱好者 ★关注中医养生及中医文化的广大读者 精彩书摘 中医古籍名著编译丛书总序 近现代科学以汹涌澎湃之势席卷全球,几乎冲决了一切与之不相容的传统文化和科学堤坝,而在世界东方,却仍然屹立着一个人类科学史上的奇迹——中国中医药学。它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藏丰富的传统,经数千年的不断充实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有完整理论体系、丰富临证经验、精湛实用技术并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 我国中医药学属于世界首创,历史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但是近百年间,中医的命运却如同和氏之璧,屡遭摒弃,陷于困惑,几乎成为一个丧魂落魄的躯壳。今天,在“中医不能丢”的呼唤下,在“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指引下,已到了剖璞得玉之时。我们有责任让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中医药学不仅有历千年而不衰的活力,而且还蕴涵着将主宰未来医学的超前内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药学再一次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再一次挺直腰身,雄视全球。 值得关注的是,被称为后现代科学的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模糊论、混沌论等,是在对现代科学否定基础上的飞跃,而这一飞跃,恰恰与中医药学的理论邂逅相遇,二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这些后现代科学理论大有取代现代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