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士中一位魅力四射的文化人物,他文思敏捷,多才多艺,在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一生坎坷,但一直保持着达观旷放的心态;宦海沉浮,却仍不忘对社会,对人生怀抱一腔热情。下面,我们通过他贬谪黄州时写的两首词,来看看他在人生逆旅中的天真和丰富感。
一、天真达观的赤子之心——赏析《定风波》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行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被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
词的上阕写途中风雨突然袭来,且来势凶猛,按常理应该赶紧避雨才是,而词人却毫不在意。在暴雨中吟诗徐行,悠闲自在。下阕中既写了雨后的清冷,又写了夕阳的温暖。
此词描写的是词人途中突遇中暴雨,然后雨后天晴的场景和感受,但实际上是借此抒发词人的一种人生态度。
自然界风雨的突袭犹如人生中、政治上的突然打击,词人在面对自然风雨的悠闲态度,正是他面对人生风雨的平静心态。“一蓑烟雨任平生”就是他一生的写照。他始终是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始终保持一颗天真达观的赤子之心。人生充满了辩证法,在清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山头斜照却相迎”是词人对经历风雨人生之后的一种希望,是在经历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心灵上的升华。这时的词人一改初到黄州时的那种苦闷,对人生,对生活都充满了希望,也显露了词人彻悟人生,心境豁然的人生观.
我们应该学习苏轼的这种人生态度,不要被客观存在所牵绕,既使遇到困境,也不妨去学着欣赏,大不了就像学看一幕悲剧一样,悲剧的人生也许更有价值。 况且,人生不会永远处于困境,天会转晴,人生也会转晴。天晴后,回头看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身处于世外的轻松之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人生道路不平,君子坦荡荡,自能履险如夷。正如苏轼在《念奴娇?送钱穆父》中写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二、丰富的人生感悟——赏析《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与上一首词同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题中的赤壁,是黄州(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外,长江北岸的一段红色山崖,并非三国赤壁之战所在的赤壁。这里词人借古抒怀,不一定拘泥于地点的确凿。
这首词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作者把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感悟都凝聚于此,面对滚滚东逝的长江,他发出了响彻千古的作者绝响。这首词不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艺术杰作,而且也是苏轼人生当中的伟大杰作。从作者心底发出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语句,粗犷悲壮,豪放自信,气势开阔,胸怀高远。
词的上阕,着重写景,带出了对古人的怀念。下阕,就转入对赤壁之战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颂。
苏轼用激情洋溢的笔墨,刻画一位染上作者理想光辉的历史英雄人物,既英气逼人,又儒雅风流,谈笑间击败强敌。写周瑜,正是写自己的理想;最后写现实中自己的悲凉,也是壮士与志士的悲凉,一种有志事未成的悲凉。这不仅唱出了苏轼的心声,更唱出了千千万万有志之士的心声。但是,无论是少年得志的周郎,还是“早生华发”的自己,百年、千年之后都会被历史的痕迹所湮没,既然“人生如梦”,那么又何必去苛求自己呢?这首词表现了苏轼的心态全貌,表现了苏轼内心超脱于人生之上的精神追求,不为悲事而悲,不为乐事而乐,始终以一颗无私之心支处世待人。苏轼以此超越现实,让我们既感受到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意识,也能感受到他坎坷之境而不改其乐的人格魅力。这就是苏轼,不畏磨难,不畏打击,永远是那么旷达、潇洒,永远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纵观苏轼一生,虽然“四十七年真一梦,流落天涯泪横斜”“问汝生平何事,黄州惠州詹州”,然而他仍然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在人生境遇降到最底时,他的生命境界升到了最高“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终于“一蓑风雨任平生”。苏轼的这种超脱旷达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要珍惜自己的人生,做事情都要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这是我们入世的态度;我们更应该有一种苏轼情怀,对干事情的结果要保持一种出世的心态,不要太计较,不要太执着,不要去强求不可得的事物,要超脱旷达。正如苏轼告诉我们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有味是清欢”是对“贪欢”,是对“寡欢”的超越。这种超越尽管不是很容易,但是却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