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房地产商噤声回暖:投资投机需求未回归
房地产商噤声回暖:投资投机需求未回归
文|本刊记者 孟德阳 出自《英才》杂志2013年2月刊
1月14日,保利地产[微博](600048.SH,以下简称保利)率先发布2012年业绩快报。报告显示,其各项财务指标均同比有所增长,其中,签约销售金额同比增长39%至1017亿元,成为“千亿俱乐部”的新成员。
回想一年前的此时,房地产行业的沮丧程度犹如等待末日降临。可不出大半年,房地产紧锁的眉头渐舒,“回暖”之声四起。
截至2012年底,销售额过千亿的开发商已达3家,而排行靠前的开发商均已全部甚至超额完成了一年的销售计划。
这让行业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
购房者方面,尽管限购不见放松迹象,但日子还要照过——要买的房子还得买。在压抑了近3年之后,一线城市的刚需开始集中释放,观望者们涌入市场。在北京,“全款购房”的小广告四处可见,这显然是着急了。
开发商方面,销售金额连月攀升,土地储备不足的房地产公司们有些措手不及。2012年底,整个土地市场仿佛经历了年底大甩卖一样,开发商尽其所能地拿地,销声匿迹已近2年的地王又重新出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地价水涨船高。
小开发商拿地越来越困难,他们有的开始打点行囊,或转做房地产投资基金,或干脆告别行业。
而留在行业中的公司,为了绕开“限购”,也开始尝试不同的商业模式,导致商业地产不温不火地发展了几年后,在2012年大热了一把。同时,像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文化地产等新的业态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无论是商业地产还是住宅地产,在个别城市也仿佛听到泡沫嗫嚅的声音。鄂尔多斯房价暴跌,温州炒房断供,海南库存越堆越高……整体形势向好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纷繁复杂的2012已逝,2013年好不好过?《英才》记者专访了几位房地产企业家,试图勾勒出他们眼中的2013。
调控正在失效?
房地产行业已经在“史上最严厉”调控下生存了近3年,多少有些适应了,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符合购房资格的消费者不断进入市场,调控效果已不如当初。
“是加大剂量改打吗啡,还是改吃补药加大房屋供应量?”原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微博]将限购政策比喻为“麻药”,他在微博上如是比喻称,并且认为这种麻药已经逐渐失去效果。
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房价仍面临巨大的上涨压力,无论是年前媒体热炒的一天涨价60万还是一个月涨价70万,或许仅是个别现象,但仍能够反映出市场上“购房心切”者不在少数。
针对这样的现象,住建部一再用“坚决”、“绝不”等字眼来表示自己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决心,试图稳定市场预期,防止房价在短时间内剧烈波动。
中坤投资集团(以下简称中坤)董事长黄怒波曾对《英才》记者十分肯定地表示,限购政策不会在短期内取消掉,“即便两会开完后也得有半年的调研时间,政府肯定不会让房价一下子上来。”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000002. S Z,以下简称万科)执行副总裁毛大庆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也持类似观点,“房地产调控的持续是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区域经济的均等化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而在短时间内,大中型城市的资源优势非常明显,而在这个时间段房地产调控一旦放松,房价将出现难以估量的暴涨。”
“调控要看市场的状态。”首创集团总经理、首创置业(2868.HK)董事长刘晓光[微博]告诉《英才》记者,“我隐隐约约感觉到春天来了,但在市场变动比较大的时候,比如房价过快上涨,也会出现进一步的调控,也会有冬天。”
一线城市的房价借“回暖”之势略有抬头,但这在业内人士的眼中并不意味着“投资、投机”需求的回归,只是市场信心的变化,毛大庆认为,这并不应该成为调控“加码”的理由。
“快钱”难挣
“在北京、上海,销售价格的70%是楼面地价,这是开发商控制不了的。”阳光100置业集团董事长易小迪对《英才》记者称。
“动辄四五十个亿的拿地成本,小企业非要跟大企业拼,那根本没戏。”北京世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嘉地产)董事长朱仝向《英才》记者感慨道:“小企业无法与之抗衡,只能分化到一些细分市场,比如旅游、度假等地产形式,要有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这些是央企、国企们做不来的。”
的确,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想要与大公司在一线城市竞争并不容易,由于城市核心区域可供出让的地块越来越少,地价也越来越贵。
所以在地域上,易小迪表示看好未来二、三线城市的机会,“近几年二线城市人口膨胀速度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诸如成都、杭州、沈阳这样的城市,外来人口在购房者中的比例已经超过40%甚至一半,这表明二线城市在重复一线城市10年前的进程。”
除住宅地产外,三线城市由于新型商业物业相对稀缺,易小迪认为存在商业地产的发展机会,但关键在于商业经营特色和专业管理能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