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皇帝的新装教案精要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 No.59
第1课时 学 科 语 文 课题 皇帝的新装 课 型 新授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胡云雯 审核人 授课时间
目
的
要
求
1.感知童话这种体裁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2.分角色诵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
3.初步体会作品的意蕴。 重 点
难 点 重点:了解童话这种体裁的特点。
难点: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 法 分角色朗读、合作、探究、讨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情
分析 教
学
步
骤 一、检查导入 正音辨形 、 皇帝爱新装(引子)
骗子“做”新装(开端)
故事情节 君臣看新装(发展)
游行穿新装(高潮)
揭穿假新装(结局)
中心人物:皇帝 (昏庸、愚蠢、爱慕虚荣)
教
学
反
思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 No.60
第2课时 学 科 语 文 课题 皇帝的新装 课 型 新授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胡云雯 审核人 授课时间
目
的
要
求
理解课文怎样通过心理描写表现皇帝及大臣们的思想性格。了解文中对比手法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理解童话中想像、幻想和夸张的作用,提高阅读、浅析童话的能力。 重 点
难 点 重点:对比手法、心理描写
难点:怎样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 法 合作、探究、讨论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情
分析 教
学
步
骤 一、复习导入 ①“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
②“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对于自己的职位不相称”。
阅读探究第三部分。
1.复述第5段中皇帝三次心理变化的过程,让学生展开讨论:三次心理变化表现了皇帝怎样的性格特点?
讨论后明确:
第一次表明他心虚(不大自然),
第二次表明他骄横而愚蠢(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
第三次表明他心虚和狡猾(决定派一个人去看)。
2.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老大臣的特点,详写他看布的情况的。
①着重分析老大臣的神态:“把眼睛睁得特别大” 二次备课
教
学
步
骤
心理:两个反问句,说明老大臣为了官位和自己的私利,不得不说假话。
语言:“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用单调的语言重复自己的夸赞,收到讽刺的效果。
②比较皇帝对他的评价和他的表现。
③体会“诚实”一词的表达作用。
3.理解另一位去看布的官员的思想性格,并联系前面老大臣看布的描写,比较异同。
① 同老大臣一样,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而说假话(虚伪),是通过心理和语言写出来的。
② 写老大臣是详写,而写官员去看布料,比较简略。
4.体会“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着美丽的布料”这句话的作用。
(为游行大典的盛况埋下伏笔。)
5.分析皇帝亲自去看布的情形。
讨论:①皇帝为什么要“特别圈定”随员?(皇帝想鉴别一下自己的亲信是否愚蠢,是否称职,以便巩固其统治。)
②两位官员抢着介绍布料,是为什么?(想借此来证明他们对于官职是相称的。)
他们为什么相信别人看得见布料?(因为他们完全了解其他官员的心理,看出皇帝虚伪的本质,他们知道皇帝和众官员一定会赞美这布料的。)
③皇帝心理想的是什么,嘴上说的又是什么?想的与说的不一致,显示出什么?(虚伪)
④连用三个形容词和三个叹号,有什么作用?
明确:赞美的是不存在的东西,又用叹号,使谎言带上感叹色彩,就更突出了全体随员的虚伪。
⑤体会“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一句的含义。皇帝为有美丽而精致的布料可以做新装而快乐,也为能鉴别官员是否称职而快乐;两位官员为保住了官职而快乐;其他官员为自己取得皇帝的信任而快乐;骗子为得到头衔、勋章而真正的快乐。
6.小结:作者为什么要先写两个人去看布呢?说明骗子的骗术对不同的人都有效,同时为了烘托皇帝。皇帝既上了骗子的当,又受了官员们的骗。这就全面展现了整个宫廷的愚蠢和虚伪,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社会里说假话、互相欺骗、阿谀奉承的恶习。 二次备课
教
学
步
教
学
步
骤
这是故事的发展部分。对人物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语言、心理)
7.老大臣、诚实的官员、皇帝先后三次察看织布情况,情形差不多,为什么读起来反而觉得有趣极了?
(在以上的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人的语言和心理活动。)
三、阅读探究第四部分。
1.找出表现骗子弄虚作假赶做新衣的词语,并联系前面第4段中“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的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