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高考全国乙卷(Ⅰ卷)精准预测卷语文试题分析重点
2016年高考全国乙卷(Ⅰ卷)精准预测卷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11页,18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任人唯亲的现象在中国早已有之,统治者也有意识地加以防范,汉武帝时禁止地方官吏在本郡任职的规定开避亲制度之先河。
B.东汉桓帝时制定的?“三互法”,包含了亲属回避与地域回避两方面的内容,初步奠定了中国历代行政回避制度的基础。
C.为抑制地方官员的势力,唐代初期,地域回避规定更加明确和严格,大部分地方连官员籍贯所在地的邻近州县都要回避。
D.回避本籍一直是行政回避制度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变迁,回避范围曾不断扩大,回避田产所在地也曾纳入了制度规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严苛的地域回避制度是一把双刃剑,虽能起到防范各级官员弄权腐败的作用,但也带来了有位无官的负面影响。
B.宋代地方官员任职回避的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严格规定官员只能在田产所在地以外的区域任职。
C.在限定行政区域的基础上补充里程限定,是清代较明代在地方官员任职回避制度制定上更显细化的表现。
D.回避制降低了重乡土、重血缘关系的传统对官员行政的影响,减少了地方官员依靠宗族、地方势力弄权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代实行的回避制度是为了防止出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象,防范地方滥权,事实证明这一制度在历代都有它的积极作用。
B.清代对官员任职回避的规定最为严格,但单纯依靠人事回避制并不能杜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类腐败现象的发生。
C.魏晋时代石崇富可敌国的家族腐败,证明回避制度一旦松懈或执行不力,容易导致地方势力极度膨胀。
D.自回避制实行以来,历朝历代不断对其进行完善、细化,且日趋严苛,发展到明清,行政效率降低等弊端日渐显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B.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C.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D.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古代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作国家的代称。
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信孺才能出众。曾得到周必大和杨万里的赞赏。与金国交涉时,都督府派去的人不能领会敌方要领,而方信孺出使时能从容地与金国周旋。
B.方信孺临危不乱。他首次出使金国,遭到囚禁,被断绝柴火、饮用水,还受到威胁,但仍沉着冷静,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
C.方信孺坚守气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同意金国提出的交出主谋的无理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朝廷尊严。
D.方信孺勇于维护朝廷利益。他三次出使金国,先后拒绝了金国提出的增加岁币等有损国家利益的要求,使敌方的贪欲无法轻易得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
(2)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晚泊???陆游
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任西行途中。
8.诗中哪些内容扣住诗题“晚泊”?请简要分析。(5分)9.本诗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年高二区域地理模块—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应用分析重点.ppt
-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必修1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分析重点.ppt
- 2016年高考《政治生活》第二单元复习分析重点.ppt
-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被动语态精典讲座一分析重点.ppt
- 2016年高考作文题目预测汇总分析重点.docx
- 2016年高考全国3卷生物试题+解析分析重点.doc
- 2016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解析版)分析重点.doc
- 2016年高考全国卷1—文综(含答案)分析重点.docx
-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第3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分析重点.ppt
- 2016年高考全国卷3试题及解析分析重点.ppt
- 2016年高考全国2卷理数试题及答案分析重点.doc
- 2016年高考全国语文试卷(乙卷)及答案分析重点.doc
- 2016年高考冲刺卷(新课标Ⅱ卷)地理试题分析重点.docx
- 2016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全国卷2(含答案)分析重点.doc
- 2016年高考全国卷甲卷(II卷)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版分析重点.doc
- 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分析重点.ppt
- 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分析重点.ppt
- 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文艺复兴分析重点.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