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兴盛与衰蜕.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杂剧的兴盛与衰蜕 第一节 元杂剧的兴盛和繁荣 一、元杂剧的成熟和定型 俗文学成为文坛新盟主的重要标志,就是文学格局上诸宫调、说话、戏曲三足鼎立之势的形成。 元杂剧最直接的渊源是金院本,金院本中的“幺末”即早期北曲杂剧的别称;而“幺末”院本的音乐体制是在诸宫调北曲联套体的基础上逐步得以完善和确立的。 新鲜活泼的少数民族音乐对周期性循环的华夏雅乐的冲击和渗透,并由渗透而融合,形成具有无限生机的新型民族音乐。 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 王世贞《曲藻序》 与北曲的节奏旋律相适应,元曲大量使用衬字,通篇用韵,且韵脚密集,入声字派往平、上、去三声,曲牌运用也有较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 。 徐渭《南词叙录》 只有野蛮人才能使一个在垂死的文明中挣扎的世界年轻起来。 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元杂剧在通俗文学领域表现出黜雅尚俗的审美导向,然而从整体而言,还是成功地实现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同化,而不是被外来文化所异化。 元杂剧出现的大背景是蒙元文化,而这一博大渊深的思想文化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 元代是一个多民族相互融合、又与外界有着广泛交流的时代,文化具有多民族性和世界性这两个特点。 李修生 《全元文》 元王朝尊崇程朱理学,也就是尊崇儒学传统及其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御众地位,实质上又是维护封建秩序。 邓绍基 《元代文学史》 全真教所体现的外道内儒倾向与元代理学炽盛之间的离合关系 。 视天下无可为,思得毁裂冠冕,投窜山海,以高蹇自便 元好问《孙伯英墓铭》 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 。 徐琰《广宁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师道行碑》 优越宽松的思想文化氛围,是元杂剧得以迅速走向成熟的先决条件。 正是这样的文化环境使元代文人有较多的自由,他们的思想只是被传统影响所限制,并没有受到强力的控制,他们拥有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和比较开放的外部条件。 李修生《元杂剧史》 二、元杂剧繁荣 1.剧作家队伍的形成与大批优秀剧作的涌现 。 (一)元杂剧繁荣的标志 2.专业性演出团体的出现与元杂剧演出的职业化 。 二月八日,为桐川张王生辰,震山行宫朝拜极盛,百戏竞集,如绯绿社:杂剧;齐云社:蹴球;遏云社:唱赚…… 周密《武林旧事》 戏剧演出社会化和商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由都市向乡村的延伸。 一方面是城市“勾肆”、“乐棚”的戏剧演出日趋频繁,拥有大量观众,。 另一方面,乡间庙会、社火中的戏剧演出也渐成定例。永久性戏台的建造。 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 夏庭芝 《青楼集志》 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圞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漩涡。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 杜仁杰散曲《庄家不识勾栏》 元代戏台: (二)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城市经济及通俗文艺的发展繁荣与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商业化,为元杂剧的繁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文化土壤 。 元不戍边,赋税轻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咏作,乐于心而声于口,长之为套,短之为令,传奇戏文,于是乎侈而可准矣。 李开先 《西野春游词序》 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 清明上河图中开封的繁荣: 元大都结构图: 2.剧作家队伍的形成及杂剧创作活动的高度自觉,是元杂剧迅速进入繁盛阶段的根本保证 。 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 臧晋叔《元曲选?¤序二》 3.才人作家与杂剧艺人的联袂结合,是元杂剧进入繁盛时期的重要条件 。 (梁园秀)喜亲文墨,作字楷媚,间吟小诗,亦佳。所制乐府……世所共唱之。 (张玉莲)丝竹咸精,蒲博

文档评论(0)

glcc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