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诸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以《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为例
苏凤睿
[摘 要] 先秦诸子散文是特殊的文学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独特审美形式,其体裁的独立,审美的标新,为中国散文奠基。其说理艺术具有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关键词] 诸子散文;说理艺术;
先秦散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散文,一类是诸子散文。诸子散文,就其本质而言,是哲学、政治论文,但在论述论证中取譬设喻,运用形象化的手段等,则开了中国文学散文发展的先河。先秦诸子散文的风格,各师其心,其异如面。《论语》的简括,《孟子》的雄辩,《墨子》的严密,《庄子》的奇幻,《荀子》的浑厚,《韩非子》的峭拔,其独特鲜明而成熟的风格,无一不令人赏心悦目,击节称赞。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到:“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体备。”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逐步形成,跟百家争鸣以及诸子散文的出现和发展相一致。《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辩论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先秦说理散文的繁荣
先秦是个大变动的时代,诸子们面临着严峻的课题:首先,旧的制度行将崩溃,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新的社会制度;其次,如何结束列国纷争的局面,实现全国的大统一;再有,怎样运用历史的、现实的经验为之服务。这些便是带有根本性的学术总课题,先秦诸子散文正是围绕着这总课题,竞相撰文的。“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汉书·艺文志》)这一变革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其精神基础,则是由于“士”的阶层的兴起而出现的思想活跃局面。这些忧国忧民之“士”,或奔走于诸侯各国之间,宣扬他们的政治主张和治国之道,或讲学著书,表达对社会、人生、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哲学思考。生产力的发展和思想领域的空前解放,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说理文体制的逐成熟
先秦时期,说理散文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作为说理文,《论语》还很幼稚。
《论语》是语录体的散文,主要记述孔子言行,可以称之为“孔子言行录”,由孔丘的学生和孔门后学辑录而成。工二十篇,五百一十二章,约一万五千余字。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季氏》篇中“季氏将伐颛臾”是较长的一章,记孔丘与然有、季路关于季氏家族(康子)将要攻伐颛臾的谈话,真实地表达了孔丘维护周室分封制度、反对兼并战争而提出改良主义的政治思想。人物对话口吻,神情态度,都写得逼真。有不少章往往写出生动的谈话场面和活跃的人物性格。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传坐》(《论语·先进》)《子路从而后》(《论语·微子》)等。这些篇章针对性强,层次清晰,具有说理文的某些特点。《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论语》的文学性体现在以想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如“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等等,形象简约地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论文》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战国时代老子的后学根据他的学说写成的,共八十一章,分《道经》、《诗经》上下两篇。《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老子》主要是老子自撰,它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老子》表现出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的情感。其文章犹如一组辞意洗练的哲理诗,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犹如鱼龙曼衍,变化多端,像诗,也像歌谣,《老子》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形象,深入浅出地阐明深奥的哲理,并且言辞简要、旨意深远。如第六章描写“道”孕育万物,生生不息的情状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牦。玄牦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以形象的比喻小巷玄妙的哲理,文气跌宕流畅,句式连环相对。虽然就说理文文体来说,《老子》还缺乏充分展开的论述,还不是结构完整的说理文,但他和《论语》都以注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了先秦说理文的基本特征。
先秦说理散文,在语录体的发展变化中逐步成熟。战国中期的《孟子》散文也是语录体,传说是孟轲晚年和弟子合作写成的,共七篇。篇题仍是撷取首章首句的二三字,(每篇又分上下)攻击三千五百字,每篇也不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论述。全书不仅记录孟子的只言片语,更有一些章节就一个中心论点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论辩文。《孟子》要比《论语》铺展、丰茂的多。《齐桓晋文之事》(《孟子·梁惠王上》)是一个长篇,记录孟轲和齐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