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绝句的特点与诗歌解读
一、引入
在我们国家,对古典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热潮。对于古典诗歌,尤其是唐诗的着迷,
许多人从儿童时代就开始了,直到老年仍然热情不减。一代又一代,把古典诗歌烂熟于心,出口成诵,是令大家自豪的事情。我想随意叫一位同学,背他个十首八首应该不成问题,问题是要让我们说一个子丑寅卯来,可是茶壶里煮饺子,就是倒(道)不出来了。今天我呢,就想试着帮助大家来了解一下我们最熟悉的绝句的特点和欣赏诗歌的方法,希望能帮大家解解惑,是否真能奏效,没有那自信,赶鸭子上架——试试吧。
二、绝句的特点(一)绝句的情绪
古典诗歌那么丰富,从哪儿开始呢?从最简单的地方开始。我们拿小学里大家学过的一首诗孟浩然的
《春晓》来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真是太幸运了,写这二十个字,也就10分钟吧,孟浩然一共就活了51岁(689-740),居然过了一千多年,艺术生命力仍然鲜活。
在这一首诗中,一方面是闭着眼晴听鸟鸣,享受愉悦,另一方面是瞬间回忆起花朵遭受摧残。整个诗歌的生命,就在这听觉和情绪的转换中。这个突然的转折,表现了诗人的敏感和人生感受慨的独特。春天固然美好,但是,美同时也在消逝着,鸟鸣的美好恰恰是风雨摧残花木的结果。这就是人生感受的春天,正因为春光易逝,才弥足珍贵,诗人的心灵就是为那刹那间的回忆而微微颤动。这才是这首诗富有个性的“人生感慨”。
我们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绪是有变动的。实际上,我们欣赏诗歌,欣赏抒情诗,就是要欣赏诗人的情感,而情感的特点,就是“动”,我们不常常说“动情”、“动心”、“激动”、“感动”吗?感情就是要动的,静止,就是没有感情了。如果诗人在春天景色面前除了欢乐,还是欢乐,就没有什么动态了。绝句虽然是比较单纯的,但是,优秀的绝句,其艺术灵魂,就在于单纯中蕴含丰富,简单中透着不简单。这种不简单,就是从一种心情变动为另一种心情。
(二)绝句的语气变动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孟浩然的《春晓》四句诗的句法和语气有点微妙的变化。
春眠不觉晓,是陈述句;
处处闻啼鸟。是陈述句;
夜来风雨声,是陈述句;
花落知多少。如果你在这一句上加个标点符号,你们觉得加什么比较好呢?
感叹号,对这是感叹语气。前三句是陈述句,第四句,突然改为感叹语气,是偶然的吗?你们说一说?
如果我说这是一种规律性现象,你们会同意吗?
我们举例来看: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Eg: 美国诗人朗费罗《生命礼赞》
Tell me not in mournful numbers ,
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 !
(不要用悲哀的声调告诉我,生命就是一场空虚的梦。)
这也是有规律地作轻音重音的交替的,例如,Tell是重音,接着me是轻音,not是重音,in是轻音,mourn是重音,ful是轻音,num是重音,bers是轻音,这是很有规律的,不断重复的。
雪莱《西风颂》
The trumpet 0f a prophecy 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假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里音节也是轻重交替,不断重复的,因而句式语气的变化就很重要了,有了前面一行的感叹,还加上了一个感叹词O!接着来一个假定判断,才显出情绪转换的生动。
是不是太复杂了,其实一点也不复杂,艺术规律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单纯中求丰富,这是艺术形式的普遍规律。
这个规律一点也不神秘。和我们的身体紧密相连,就拿女同学的头发来说,把头发分成两个方面,就是对称美,但绝对对称的,都是比较古板的,年青一点俏皮一点的,二者很少是对称、等分的,而是一面多一点,一面就少一点,稍稍打破对称。实在热爱平分,对称的,就在正前方来一点刘海。这样就不太傻,不太死心眼了。再看我们的学校布局,一进大门,正面是田家炳教学楼,两边分别是行政楼和艺术楼,而且高低差不多,为什么,寻求一种统一,这是一种美学原则。但太统一就成问题了。比如,大家能不能形容一下火车发出的声音:格格咣,格格咣,格格咣,格格咣,就这么咣上几个小时,你就疲倦了,就是太统一了,如果将四个“咣”的声音,分别提高一点,
文档评论(0)